張國平
采供血機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探討
張國平
自國家衛生部頒布《血站管理辦法》[1]、《血站質量管理規范》[2]、《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3]以來,我站緊緊圍繞血液安全這個中心,不斷充實完善血站質量管理體系,各項工作目標穩步推進,保障了全市臨床用血需求,保證了臨床用血安全有效?,F將我站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探討如下。
為保證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扎實有效運行,我站調整了科室設置,成立了專門組織,全面負責此項工作。積極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一個辦法、兩個規范”,充分認識加強血站質量管理,確保輸血安全的重要性,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形成一把手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員參與,上下聯動、齊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為保證“一個辦法、兩個規范”的有效貫徹落實,我站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培養。分層次、分批次選派管理層人員、中層干部和業務骨干分別參加了國家衛生部舉辦的站長培訓班、師資培訓班及河南省衛生廳舉辦的全省血站師資培訓班。
我站在做好師資培訓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血站工作人員每年接受不少于75學時的崗位繼續教育的規定,根據工作需求制定站內年度培訓計劃,采取全員集中培訓和科室自學等形式,對全體員工開展持續性、針對性、實用性的知識更新和新技術培訓。做到有內容、有記錄、有考勤、有考核。通過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各類制度、崗位職責及相應崗位的SOP、安全衛生與職業暴露等培訓,增強員工自身業務技能,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的約束力,使全體員工對“一個辦法、兩個規范”有了系統的認識和理解,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2001~2005年,我站的采供血流程在ISO9001質量管理模式下得到了有效的運行。2006年,“一個辦法、兩個規范”頒布實施,二者在宗旨和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4],而“一個辦法、兩個規范”作為體系化管理理論,其嚴密性、結構的完整性、先進性及實踐的可操作性,在指導規范血站質量管理工作中意義重大。為此,我站成立了質量體系文件編寫小組,將對應的條款分解到各部門,對具體的編寫格式、內容、時間做詳細的要求。對編寫好的每個文件,組織全體中層干部進行反復討論、審核,目前覆蓋從血液采集、儲存、制備、檢測、運輸、供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的E版質量體系文件在我站得到有效運行。
評估是發現問題進行改進的有效方法。通過評估可發現質量體系運行過程、程序、資源配置等狀況能否滿足工作需求,員工能否嚴格按照SOP要求完成工作[5]。為此,我站在堅持做好每年度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工作的基礎上,還通過日常監督考核和現場質控,對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效果進行驗證。對發現的不符合項采取糾正預防措施,并通過考核鞏固成績,使質量管理體系得到持續改進提高。
在市衛生局的組織下,對全市101家符合開展臨床輸血業務的醫療機構逐級簽署了《供血合同》,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供血網絡。與軟件公司聯合開發了“臨床用血指紋識別交付管理系統”,嵌入我站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實行三級交付過程管理,實現了取血者指紋識別,嚴把血液交付第一關。其具體的做法是,經過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符合開展輸血業務的醫療機構,向我們提供取血醫務人員名單,經過培訓并錄入指紋保存,在取血時經過指紋識別確認后才能放行。杜絕患者家屬取血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確保血液安全。
為滿足我站工作人員崗位繼續教育的需求,確保獻血者獻血前體檢征詢準確,以及獻血后發生獻血反應的有效救護,將站內的體檢醫生及護理人員分期分批派送到三級甲等醫院一線科室進行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了員工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救治能力,同時提升了采供血服務質量。為持續深化落實“一個辦法、兩個規范”,我站對中層干部進行了全面合理調整,并與先進的省市血站結為友好單位,雙方互派中層干部進行學習交流,相互學習對方好的做法與經驗,有效推動了我站“一個辦法、兩個規范”的貫徹執行。
通過認真貫徹執行《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在人員、設備、材料、工作方法、環境等方面進行合理、有效配置,采供血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充分保證了血液質量,保證了臨床用血安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管理辦法.北京:2005,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質量管理規范.北京:2006,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2006,05.
[4] 關亮. ISO9001:2000與《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相互整合的意義.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雜志,2007,14(5):4-6.
[5] 代金平. 血站質量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當代醫學,2009,15(30):39-40.
454000 焦作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