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婦科內分泌常見的疾病,在育齡婦女中的發病率為5% ~10%,有生育要求的PCOS不孕患者治療的目的是促使無排卵的患者排卵并獲得正常妊娠,但如何選擇促排卵藥物是臨床工作中的棘手問題。枸櫞酸氯米芬(CC)作為一線促排卵藥物,但其對子宮內膜和宮頸粘液有潛在不良影響,該藥物所致流產率也較高[1]。來曲唑(LE)為第三代口服的選擇性非甾體類芳香化酶抑制劑,可阻斷98%以上的芳香化酶活性,阻礙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降低雌激素水平,解除雌激素對垂體的負反饋抑制,刺激垂體卵泡刺激素(FSH)分泌增加,誘發卵泡的生長、發育與排卵。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科就診的PCOS患者,年齡21~30歲,所有患者均經過基礎治療,使用口服避孕藥≥3個月,有胰島素抵抗和糖耐量異常者口服二甲雙胍≥3個月,子宮輸卵管造影證實至少一側輸卵管通暢,男方精液常規檢查基本正常。所有患者包括15例CC抵抗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來曲唑促排卵治療。
1.2 治療方案 月經周期第3天B超檢查雙側卵巢無大于10 mm的卵泡,于月經第3~7天口服來曲唑(2.5 mg/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5 mg/d×5 d,第10天開始陰道B超監測卵泡及子宮內膜情況,當至少有一個卵泡直徑>16 mm時改為每日監測,當優勢卵泡直徑>18 mm,進行宮頸粘液評分,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注射后24~36 h指導性生活。所有患者在HCG注射后48 h需經陰道B超證實是否排卵,然后給予口服黃體酮200 mg/d,共14 d。
1.3 測量標準 卵泡大小以2條垂直的卵泡內徑表示,平均直徑>18 mm認為成熟,子宮內膜厚度取子宮體正中縱切面最厚處測量,宮頸粘液按照Insler標準評分:粘液量、拉絲度、結晶型、顏色、宮頸口各3分共計15分。
2.1 30例患者共進行76個促排卵周期,優勢卵泡發育率85.5%(65/76),排卵率80.3%(61/76),其中4個周期出現黃素化卵泡未破裂綜合征(LUFS),11個周期無優勢卵泡發育,無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發生,妊娠7例。HCG注射日子宮內膜厚度平均8.95 mm,三線征陽性38例,占42.1%,宮頸粘液平均評分12.1分。
2.2 15例CC抵抗患者治療后9例有優勢卵泡發育,1例發生黃素化卵泡未破裂綜合征,1例子宮內膜<7 mm。
來曲唑是一種新型的促排卵藥物,促排卵治療時平均每個周期1個卵泡發育成熟,對子宮內膜生長和宮頸粘液的不良影響小,來曲唑誘導排卵的機制為月經早期服用,通過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止雌激素合成,解除其對下丘腦/垂體的負反饋抑制,使FSH分泌增多,刺激卵泡發育,同時來曲唑不消耗雌激素受體,優勢卵泡分泌產生的雌激素可以順利作用于子宮頸及子宮內膜組織,有利于精子的穿透和受精卵的著床。
本文中15例CC抵抗患者經來曲唑治療后9例生長出優勢卵泡,說明來曲唑是一線促排卵藥物-CC的補充用藥。目前臨床有20% ~25%的CC抵抗患者[2],其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雖然有部分患者能生長出優勢卵泡,但OHSS的危險性也隨之加大。來曲唑作為CC的后備用藥則更安全、方便,更易于患者接受。來曲唑并非對任何患者都適用,特別是伴有高雄激素血癥的PCOS患者,使用后雄激素水平更高,對原本失衡的機體內分泌環境更不利。
有部分PCOS患者單獨應用來曲唑效果不佳,仍需聯合應用HMG方能達到促排卵的目的,所以促排卵治療時應該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用藥方案。
[1]李艷萍.來曲唑促排卵治療的臨床觀察.生殖醫學雜志,2006,15(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