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英 董興艷
丙肝病毒實驗室檢查方法及結果解釋
張智英 董興艷
1.1化學發(fā)光實驗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是將有高靈敏度的化學發(fā)光檢測技術與高特異性免疫反應相結合利用各種抗原,半抗原、抗體、激素,酶、脂肪酸、維生素和藥物等的檢測分析技術。化學免疫發(fā)光又以標記方法不同分為兩種,化學發(fā)光標記免疫分析和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化學發(fā)光標記免疫分析是利用化學發(fā)光劑直接標記抗原或抗體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的標記化學物質有吖啶酯類化合物,通過起動發(fā)光試而發(fā)光,強烈直接發(fā)光在1 s內(nèi)完成。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其操作步驟與ELISA完全相同。以酶標記活性物質進行免疫反應,只是反應底物為發(fā)光劑。
1.2膠體金快速實驗免疫滲透實驗:斑點免疫膠體金快速實驗以硝酸纖維膜為載體,HCV抗原點狀固定在膜上,加待檢樣品,陽性結果在膜上抗原部位顯色斑點。反應時間在10 min以內(nèi)有效試驗質控點必需顯色。免疫層析試驗,以硝酸纖維膜為載體,HCV抗原線狀固定在膜上,待檢樣品沿著載體遷移,陽性結果在膜抗原部位顯示出有色條帶,有效試驗質控線必須顯色。
1.3抗體補充試驗目前常用抗體補充試驗為免疫印跡試驗,免疫印跡法試劑一般將HCV不同編碼區(qū)抗原多種成分噴涂在硝酸纖維薄膜條上,并設置了兩種不同濃度的IgG對照帶的二條hsoD對照帶,用于內(nèi)部對照結果判斷。其診斷HCV感染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可檢測出針對HCV不同編碼區(qū)抗原的抗體,其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
抗-HCV檢測策略及結果報告,先用篩查試劑進行初策實驗,結果呈陰性報告陰性,不在進行復檢實驗,結果呈陽性反應進入復檢試驗,復檢用篩查試劑2進行,結果呈陰性反應報告陰性,呈陽性反應報告抗-HCV陽性。
HCV抗原的檢測目的及意義:急性丙型肝炎的輔助診斷,尤其有助于HCV感染窗口期患者,抗HCV檢測結果確定患者或HCV陽性母親所生嬰兒丙型肝炎輔助診斷。免疫受損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群體如HCV感染者的篩查,或是抗HCV陽性感染者的病毒血液分析,HCV感染者治療前后,病毒血液分析。
HCV抗原檢測方法,采用ELiSA試劑定性或定量檢測樣品中游離的HCV核心抗原或總核心抗原。HCV抗原檢測策略及報告,初次檢測樣品陰性則報告為陰性,陽性需進行雙孔復檢,如雙孔為陰性報告為陰性,雙孔至少有一孔陽性報告陽性。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檢測其目的和意義:HCV-RNA定性檢測可用于血液篩查領域,可使用單份樣品或者多份樣品集合的方法,對獻血員的血液進行核酸檢測,降低輸血殘余風險度,HCV-RNA檢測可用于對HCV抗體陰性的高危人群樣品進行核酸檢測及發(fā)現(xiàn)窗口期的感染。HCV-RNA定量檢測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療及療效判定。HCV-RNA檢測方法有:RT-PCR檢測技術,TMA檢測技術,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P-DNA技術。
2.1HCV核酸定性用于血液測查的策略及結果報告。
對血液HCV抗體陰性樣品可用結合NAT進行復檢實驗,如是陽性反應做單人份的NAT檢測。陽性結果報告陽性待查!血液報廢,如果需要進一步獻血員感染狀況,執(zhí)行臨床診斷策略,如果陰性報告復檢陰性,血液供應臨床。
2.2HCV核酸定性檢測用于臨床診斷結果報告,抗HCV復檢實驗陽性反應樣品,進行定性NAT實驗。結果陽性者,報“HCV陽性”定性NAT結果陰性,須做免疫印跡實驗確證。
HCV基因型的檢測主要用于HCV病毒基因分型,我國主要為1b,其次為2a,還有其他少見的型別,如西南地區(qū)的3型和廣東地區(qū)的6型等,基因分型的檢測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療的應答·不同,采取治療方案也不同,對于RNA定量結果有一定影響。
丙型肝炎病毒的細胞培養(yǎng):建立體外丙型肝炎病毒的臨床檢測及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和個性化治療至關重要。但現(xiàn)在還不能用于臨床,目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依賴于抗原抗體及核酸的檢測,細胞培養(yǎng)方法將是丙型肝炎病毒臨床檢測的一個非常主要補充。
3.1HCVRNA(+) 抗HCV(+)提示活動性HCV感染。
3.2抗HCV(+)HCVRNA(-)提示既往感染或現(xiàn)在感染,由于 有的HCV慢性感染HCVRNA間隙陽性,因此一次HCVRNA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活動性感染。
3.3抗HCV陰性 HCVRNA陰性未感染HCV
3.4HCV不確定HCVRNA陰性抗HCV結果可能為假陽性,在這種情況下提示未感染HCV。
[1]王蘭蘭,吳健民.臨床免疫學與檢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154101 鶴崗市人民醫(yī)院
丙型肝炎病毒(heptatitiscvitus,HCV)是腸道外傳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體,其導致的肝炎為丙型肝炎。HCV感染途徑主要為血液傳播,也可能存在其他傳播途徑。如:母嬰傳播、性傳播等、約有半數(shù)的HCV傳播途徑不明確。HCV同時也重疊其他肝炎病毒,(如:HBV)引起嚴重肝炎者在我國較為多見。HCV感染的重要特點是慢性化幾率很高,感染過程長,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組織病變,并且進行性加重,部分患者可轉為自發(fā)性肝癌。
丙肝的實驗檢查主要包括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檢測。針對特異抗體、HCV-IgG HCV-IgM的免疫學檢查是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抗HCV抗體不是中和性抗體,沒有保護性,但它卻是HCV感染的重要標志物質,同時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指標。
抗-HCV檢測分為篩查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膠體金法快速實驗)化學發(fā)光實驗、免疫熒光實驗和補充實驗(免疫印記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是抗-HCV檢測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HCV抗原包被固相載體,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抗人IgG與被檢樣中的抗-HCV反應,以鄰苯二胺(OPD)或3、3′,5、5′四甲基聯(lián)苯胺(TMB)等底物顯色后使用酶標儀等儀器進行陰陽性結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