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要菊
腹膜透析(CAPD)是終末期腎臟病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防治腹透并發(fā)癥是提高腹透效果的關鍵。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對晚期腎衰患者行CAPD治療,選擇其中臨床資料完整,記錄詳實的病例3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1~70歲,平均55.8歲,腹膜透析時間4~46個月,平均23.3個月。30例中1例梗阻性腎病,5例高血壓腎病,6糖尿病腎病,1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
1.2 方法 采用雙聯(lián)腹膜透析管及透析液,每天交換2~3次,交換劑量6000~8000 ml/d,每次留腹4 h,夜間交換1次,留腹8 h。每次交換后用碘伏帽封管。住院期間患者掌握透析常規(guī)操作,出院后在家操作,操作前肥皂水洗手,佩戴口罩,每次紫外線消毒燈消毒。患者每月來醫(yī)院復診一次。
30例CAPD患者治愈16例,4例死亡,1例改為血透。其中,2例死于腹膜炎,2例死于心衰,1例由于腹脹難忍該為血透。
30例CAPD患者腹腔感染5例,共10例次。
30例CAPD患者住院17例次,其中因腹膜炎住院10例次、心衰2例次、肺炎、血性腹水、糖尿病足、消化道癥狀、隧道感染各1例次。
透析過程中并發(fā)腹膜炎是導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透的重要原因[1],而患者透析多年后,如果并發(fā)腹膜炎,則可能直接導致患者死亡[2]。抗生素的長期應用導致多種耐藥菌群的出現,患者長期患病伴發(fā)嚴重營養(yǎng)不良,終末期腎臟病并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腹膜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許多患者在開始腹膜透析前就存在心血管疾病,有的是在腹透過程中才發(fā)現自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本研究中30例CAPD患者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腹膜炎,2例死于心衰。提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中,腹膜炎和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已成為主要因素。
CAPD患者發(fā)生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長期患有終末期腎臟病,長期的藥物作用和較重的精神負擔,導致患者普遍免疫功能低下。腹膜炎的發(fā)生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負擔,增加了醫(yī)療費用,也影響了透析的正常進行,明顯增加了患者病死的可能性。對于難治性腹膜炎應及時拔管,可減少合并癥和病死率[3]。陳華蓉等[4]發(fā)現,接觸污染為感染腹膜炎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由CAPD患者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駱素萍等[5]發(fā)現,家居環(huán)境好、文化水平高的患者腹膜炎發(fā)病率低于家居環(huán)境較差、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本研究中30例CAPD患者腹腔感染5例,共10例次。分析結果表明5例都是操作者習慣性操作不當,造成腹腔反復感染。
本組資料顯示CAPD患者住院的原因多樣。1例血性腹水患者,可能與跌倒后腹壓增加有關,經腹腔沖洗后,血性腹水消失;1例患者因劇烈嘔吐住院,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1例患者因肺炎,低燒伴發(fā)咳嗽而住院,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肺炎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見,王艷等[6]通過分析臨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發(fā)現肺炎是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CAPD相關性腹膜炎應從預防和治療兩方面著手,同時還要積極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以減少心血管并發(fā)癥。此外,必須加強對患者的隨訪及操作者的培訓,減少操作污染導致的腹腔感染。一旦懷疑腹膜炎時應及時合理選用抗生素。對于難治性腹膜炎,應及時拔除導管,或轉為血透保護腹膜,以減少腹膜炎引發(fā)的死亡。作為醫(yī)務工作者,我們要不斷的探索,以尋找最佳的防治策略,造福更多的腹膜透析患者。
[1]龔俞函.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臨床醫(yī)學,2007,27(2):41-42.
[2]范敏華.應重視腹膜透析置管及其相關問題的臨床研究.中國血液凈化,2007,6(3):117-118.
[3]甘紅兵.難治性腹膜炎的診斷和處理思路.中國血液凈化,2008,7(3):120-121.
[4]陳華蓉,張萬帆,李雄根,等.持續(xù)不臥床腹膜透析腹膜炎40例總結.河北醫(yī)學,2003,9(5):427-428.
[5]駱索萍,王蘭,傘蕾.持續(xù)腹膜透析患者發(fā)生腹膜炎的原因及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882-883.
[6]王艷,馬小琴,陳孟華.30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應對措施.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30(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