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曲晶
拉米夫定作用于HBV反轉錄酶的活性部位,發揮抗病毒作用,雖有較高HBV陰轉率,但耐藥率較高,為了能長期抑制病毒復制,改善肝功能,延長生命質量,臨床采用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對拉米夫定耐藥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討該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瓦房店市中心醫院門診或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35~68歲。②服用拉米夫定后HBV-DNA陰轉(HBV-DNA<500拷貝/ml),繼續治療陽轉(HBV-DNA≥104拷貝/ml)。③ALT>2×正常值上限。④排除重疊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⑤失代償期肝硬化,Child-Pugh≥8,PTA≥40%。⑥無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史。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齡45歲。HBeAg陽性10例,并發胸腹水12例,自發性腹膜炎4例,消化道出血2例,伴黃疸24例,YIDD變異患者6例,YVDD變異患者8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在繼續口服拉米夫定(賀普丁,葛蘭素史克公司產品)100 mg/次,1次/d,同時口服阿德福韋酯(賀維力,葛蘭素史克公司產品)10 mg/次,1次/d,療程48周。治療同時給予常規護肝、支持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采集治療前和治療后24周、48周時血清標本,檢測 ALT、AST、TBil、PTA、HBV-DNA。
1.4 檢測方法 采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產PE7000型PCR定量熒光分析儀;上海科華實業生物有限公司的酶聯免疫試劑檢測血清學標志物。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在SPSS 11.5統計軟件上完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學和病毒學指標變化 在治療過程中,有1例死于原發性肝癌,30例完成治療性觀察研究,治療24周時,HBVDNA<500拷貝/ml者為19例,占63.3%,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51,P<0.01)。ALT復常者21占70.0%,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87,P<0.01)。治療48周時,HBV-DNA<500拷貝/ml者為20例,占66.6%,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2,P<0.01)。ALT復常者21占70.0%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87,P <0.01)。
2.2 Child-Pugh分級評分 治療24周時,患者Child-Pugh評分由治療前(10.12±3.51)分降至(8.78±2.19)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6,P<0.01)。治療48周時,降至(6.77±1.23)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5,P <0.01)。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病情較重,HBV-DNA持續復制時病情進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抗病毒為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阿德福韋酯抗病毒靶點不同于拉米夫定,兩藥不具有交叉耐藥。近年來專家共識,對于口服拉米夫定出現耐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用恩替卡韋或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
本研究證實,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拉米夫定耐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療效確切,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存質量。
[1] 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51.
[2]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56-62.
[3] 楊璞葉,劉山紅,馮彪.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拉米夫定帶藥患者療效觀察.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55-157.
[4] 葛宇黎,孫慧伶.拉米夫定耐藥后加用或單用阿德福韋酯療效觀察.現代實用醫學,2009,2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