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琳
當前,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呈年輕化趨勢,已經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的二號殺手[1]。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我院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間對60例乳腺疾病患者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分析,根據血流信息、聲像圖特征的異同,判斷腫塊的性質,得出相應的結論。特將報告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間對收治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進行多普勒超生檢查,均為女性,年齡區間為16~71歲,中位年齡47歲。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房腫脹等癥狀。
1.2 方法 ①對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生檢查,超聲儀器為Philip-HD 7。②患者采用仰臥位和側臥位,探頭頻率為7.5~12.0 MHz,患者上舉雙臂,充分暴露乳房及雙側腋窩,按照橫、斜、縱等多切面對乳房4象限和乳暈進行掃查,以乳頭為掃查呈輻射狀操作。③對病變部分包膜和腋下、邊緣、內部回聲、是否鈣化、縱橫比、回聲、形狀、血流分布常規檢查。④采用Alder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分析腫塊內的血流情況并對其分級。病灶內無血流為0級;1條血管且有星點狀血流,且流量少為Ⅰ級;存在2~3條血管,血流適中為Ⅱ級;四條血管交織成網,血流豐富且延伸到病灶內部為Ⅲ級[2]。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采用SPSS軟件,使用方差χ2比較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多普勒超聲波檢測出78例腫瘤病理,其中最大的病灶為77 mm×34 mm,最小為4 mm×3 mm。這與術后病理檢查相比較有82.7%(24/28)的診斷率診斷出惡性腫瘤,良性的診斷率有90%(45/50)。多普勒超聲波檢測,良性腫塊以低回聲為主,縱橫比<1,多常見包膜,形態完整,有少量片狀、條狀、點狀鈣化,點狀血流,腫塊周邊和內部常見豐富血流信號,較低PSV,RI<0.7,血流頻譜為低阻低速。惡性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常見針尖樣鈣化點,完整包膜,腫瘤位置包膜,邊緣表現為尾刺狀或蟹足狀,不規整形態,縱橫比>1,腫塊周圍多見清晰血流和毛細血管,較高PSV,RI>0.7,血流頻譜為高速高阻,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1)。
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是提升乳腺癌治愈率的有效方法。良性乳腺腫塊鑒定的標準是[3]:①縱橫比良性<1,惡性>1。②良性腫瘤阻力指數偏低多,能夠看見少量血流信號,或者沒有血流信號;惡性腫瘤阻力偏高,多見點狀和棒狀血流信號。③良性腫瘤回聲清晰、整齊、增強;惡性腫瘤后壁消失或減弱、不清晰。④良性有包膜,惡性無包膜。⑤良性腫瘤存在側方聲影,邊緣整齊、光滑;惡性腫瘤罕見側方聲影,邊緣不整齊且粗糙。⑥良性腫瘤不存在組織及皮膚浸潤;惡性腫瘤存在組織及皮膚浸潤。⑦良性腫瘤鈣化斑點大;惡性腫瘤微小鈣化。⑧良性腫瘤勻質低回聲或無回聲;惡性腫瘤呈不均勻分布衰減。乳腺腫瘤的診斷率與血流信號的豐富程度有關,同時結合二維超聲圖像聯合診斷。
在多普勒方面,彩色多普勒對惡性腫瘤有著較高的檢測率,良性腫瘤的血流檢測率低于惡性,原因是惡性腫瘤血流信號多。為防止出現誤診漏診,同時應注意區別乳腺癌早期與乳腺增生結節,囊腫與小纖維瘤,注意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與病史,多切面觀察病灶,或者采用動態觀察的方式跟蹤觀察。
不同類型的乳腺癌有著不同的組織學特征,也有著不同類型的透聲性。浸潤性導管癌表現為回聲明顯減低,不均勻低回聲,原因是由于其外形不規則,血流信號豐富,纖維成分較多,而且內部界限不清晰。
所以,由于良性與惡性腫瘤有著明顯的影像特征,超聲檢測能夠方便檢測,使用彩色多普勒對其檢測有著更高的準確性,其臨床價值較高。再加之其操作簡單、動態觀察、重復性好、準確率高等優勢可以作為乳腺腫塊的常規檢查,但是,乳腺癌種類較多,在臨床應用時應結合其他方法聯合使用,以提高對疾病檢測的準確率。
[1]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402.
[2]吳祥德,董守義.乳腺疾病診治:.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34.
[3]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