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敏 夏海燕 叢廣霞
針刺傷是護理人員常見的職業損傷,護士是發生針刺傷造成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骨科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接觸醫療銳器物如注射器、輸血器、針頭、刀片的機會多,被針刺傷的幾率也高。現就我院骨科護士針刺傷防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防護措施。
1.1 骨科護士缺乏職業防護意識,自身安全防護意識淡薄:針刺傷傳播職業性血源性傳染病的危險性遠遠大于皮膚、黏膜等途徑。骨科護士在護理中,在進行靜脈穿刺、輸血、采血等操作中不戴手套,認為戴手套會影響其操作技術,對于針刺傷造成的危害了解不夠,護理工作中防護意識淡薄,是造成骨科護士發生針刺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護士在護理操作中未遵守操作規程:任小英等[1]對250名護理人員的操作環節進行比較,認為在回收廢棄針、毀形及拔取針、加藥及重套針帽等操作環節均容易被刺傷,其中加藥、重套針冒及收取廢棄針,誤傷頻率最高。
1.3 骨科護士編制不足,管理者重視不夠:骨科護士工作忙,護理任務重,患者大多長期臥床,而且加床現象較為普遍,護士在超負荷工作,極易導致身心疲勞,護士易發生針刺傷。
2.1 加強標準預防知識的培訓、教育和宣傳,強化骨科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職業損傷的危害,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防護措施,加強健康防護意識[2]。提高預防及有效處理針刺傷的意識和能力。
2.2 規范護理操作行為,糾正導致針刺傷的高危行為。
2.2.1 護士應嚴格執行醫療護理操作規程,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及時處理使用過的銳器,禁止雙手回套針帽,禁止用手分離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禁止直接用手傳遞銳器物。輸液穿刺失敗時,禁止將污染的針頭懸掛于輸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應立即拋棄污染的針頭,更換新針頭,在有可能接觸患者體液時應戴手套,減低血源性疾病傳播的危險。
2.2.2 只要接觸過患者的利器,包括注射器、刀片、輸液器針頭使用后減少裸露針頭的折彎或折斷及傳遞,無需分離針頭、針筒、消毒、毀形等處理,立即投入銳器盒箱,減少工作人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后過多接觸又可避免針刺傷的發生,大大減少護士工作中受傷感染機會[3]。
3.1 護士長首先建立安全護理觀和職業安全觀,加大職業防護力度,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防護制度、方法和經驗,制定有關預防針刺傷的規章制度迫使護士按新的要求去做。
3.2 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以減輕骨科護士超負荷工作狀態。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骨科護理人員的編制,改善骨科護士超負荷工作的現狀,以減少針刺傷的發生。
4.1 一旦發生了意外針刺傷,首先要立即擠壓針刺傷處,盡可能擠出損傷的血液,直至擠不出血液為止。注意擠壓時力度方法要得當,否則易造成局部污染的血液擴散;然后用流水反復沖洗污染的局部,再用75%乙醇消毒針刺局部。
4.2 要及時上報醫院感染控制科登記,做好登記隨訪,定期抽血化驗。
在骨科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刺傷屢有發生,對高危人群要有一個系統的預防治療體系,并建立一個完整的報告制度,進一步提高護士的防范意識,可以有效減少針刺傷的發生。
[1]任小英,等.護理人員在操作環節中被刺傷的調查.中國康復,2003,18(2):103.
[2]杜淑美,等.護理人員的職業損傷及健康維護.護理醫院管理雜志,2003,19(10):624.
[3]李玉平,等.銳器盒回收一次性注射器用品的效果觀察.現代臨床護理,2005,4(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