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魏艷芳
中藥飲片是我國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使用廣泛。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始在全國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全面推廣小包裝中藥飲片,由于其稱量準確、清潔衛生、規格統一、調配方便,逐漸受到醫患雙方的歡迎,但同時也由于其價格較昂貴,有些品種不符合炮制和調配規范而受到質疑,現筆者就中藥飲片小包裝使用領域里的現狀作一些分析:
1.1 中藥飲片質量得到保障 飲片包裝上標注著藥物名稱、產地、規格、批號、生產日期及失效日期、生產廠家等規范標示,這是中藥飲片質量的保障,也是中藥飲片質量控制的依據。
1.2 提高了配方的準確率和效率 中醫有俗語“中醫不傳之秘在劑量”,可見劑量的準確與否關系到療效的好壞。通常調劑人員在調配每張處方時,首先接過處方,審核完畢,合格后,依次稱量每一味藥的總劑量,然后依照“等量遞減,逐劑復戥”的配方原則,平均分成幾份,由于調配過快、藥物因素等原因,飲片調配的并不十分準確,調劑人員只得用手重新將其分勻。使用小包裝后,調劑人員依據處方將藥品逐一擺放即可,復核時只需將小包裝標簽朝上,藥名、規格、數量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分劑量誤差率遠遠小于5%,明顯提高了配方的準確率和效率,同時克服了只核對品種而難以核對劑量的問題。配方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患者的就醫時間。
1.3 改善了調劑人員的工作環境 傳統上調劑人員用手抓藥,既影響藥物的潔凈度,也使調劑人員的手、臉、衣服上布滿灰塵,易使調劑人員的身心健康長時間受到損害,且室內易出現“臟亂差”的現象,而使用定量包裝后,調劑人員整包拿取,方便快捷。小包裝改變了傳統方法易揚塵土、散發氣味和藥物串斗不易分揀的情況,在改變藥房形象的同時,優化了工作環境,也利于調劑人員的身體健康[1]。
1.4 其他優勢 中藥飲片小包裝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包裝規范,外包裝標識完整,包裝內的中藥飲片也清晰可見,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的同時,也認識了藥物,最大程度地滿足了患者的知情權,同時也普及了中藥和一些基本醫學知識,促進了中醫藥的發展。
2.1 價格昂貴,且不環保 由于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增加,小包裝飲片價格隨之增加,一般藥品價格提高一倍。服用中藥的一般都是慢性病和腫瘤患者,他們需要長期大量服用調理,長此以往,患者的經濟負擔大大增加。另外,患者在煎藥前須把包裝袋一一拆剪才行,且被扔掉的塑料袋污染環境,不符合當前提倡的綠色環保理念。
2.2 浪費藥材 目前,小包裝常用規格一邊設有2~3種,不常用的只設一種規格,如果處方劑量與現有規格不符,調劑人員只能拆包調配,費時費力,且浪費藥材[2]。但是設立規格過多,有些不常用的規格藥材,也會因放置時間長可能發生霉變蟲蛀泛油等變質現象而浪費掉,而且帶有包裝的中藥發生異變不易被發現,不利于中藥的養護。
2.3 療效打折扣 小包裝飲片規格死板,它消滅了臨床醫生幾千年來用藥習慣,剝奪了臨床醫生的個性化開方,也抹殺了中藥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如果處方配比嚴重受損的話,療效勢必會大打折扣。
2.4 由于中藥飲片小包裝在使用起來有很多受限的地方,所以不能適用所有醫院和社會藥房,想要全方位地推廣,有一定難度。
小包裝中藥飲片的應用是中藥調劑史上的一次改革,有利有弊。筆者認為只有圍繞臨床,立足于患者,以現代化技術為載體,充分運用中醫藥理論,古老的中醫藥才能重新走向輝煌。
[1]郎玉英,王斌.中藥飲片小包裝的劑量和質量管理.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6,30(1):95.
[2]包紅.淺議中藥飲片小包裝的利弊.實用藥物與臨床,2006,9(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