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壯 蔡舒 蔡丹妮 寧華麗 劉翔
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為圍絕經期功血)是指絕經過渡期婦女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統的神經內分泌調節機制失常所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而無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引起子宮出血的器質性病變存在,多為無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子宮不規則出血[1]。圍絕經期功血可以引起患者嚴重貧血、繼發感染、精神負擔加重甚至需切除子宮。其治療原則為止血、調整周期、減少經量,防止子宮內膜增生、病變,目前治療方法分為藥物和手術治療。但均存在一定利弊,如何提高其療效,成為婦科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收集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術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6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圍絕經期功血,年齡42~53歲,平均47.5歲。所有患者經藥物和刮宮治療無效或療效欠佳;不規則陰道流血15~75 d;均伴有不同程度貧血,其中重度貧血9例,中度貧血18例;無生育要求;子宮內膜活檢為增生期變化,排除子宮內膜惡性變。
1.2 方法 在DSA監視下,將子宮導管經股動脈選擇性插入雙側子宮動脈,將化療藥物(卡鉑100 mg/m2)分別注入雙側子宮動脈內,同時用可吸收的1 mm的明膠海綿顆?;蜾撊π须p側子宮動脈栓塞術。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術后出現不同程度下腹脹痛,其中5例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好轉,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全部患者術后7、14、21 d復查血常規未見骨髓抑制表現,術后46~85 d后月經來潮,經量明顯減少,總量約40~70 ml,隨訪6~18個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內膜活檢為分泌期改變,均未再次出現功血,貧血糾正,栓塞前與栓塞后3個月、6個月之間卵泡早期的FSH、LH、E2均無顯著變化。
圍絕經期功血是婦科常見病,其嚴重影響女性健康,造成子宮出血的真正原因是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和脫落。子宮內膜長期受少量雌激素刺激,可導致增生過度,內膜間質細胞呈腺型增生而造成功血。國內外目前治療功血有以下三種方法:①激素治療:系統的周期性藥物治療為目前治療的主要手段,如己烯雌酚、炔諾酮、丙酸睪丸酮等,大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療效,但用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②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失敗常需行子宮切除。次全子宮切除術是常見手術之一,手術后因為切斷了來自子宮血管的卵巢支,或保留的卵巢發生扭曲、粘連,使卵巢血供減少,常導致卵巢功能不全,故此臨床常出現圍絕經期癥狀,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質疏松發病率升高,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③局部治療:①單純子宮內膜切除術,常用的經宮頸子宮內膜電切術。②燒灼子宮內膜,所利用的能源包括激光、射頻和微波,治療原理為引起內膜基底層及其下的淺肌層變性、壞死、溶解和脫落,最后創面被纖維組織修復,子宮內膜受到破壞或對卵巢激素不能產生正常的反應,從而引起閉經。③單純加熱破壞子宮內膜,同外報導有兩種方法:一種為熱水囊子宮內膜去除術;另一為熱鹽水宮腔灌注。④宮腔灌注藥物,目前國內有宮腔灌注順鉑,能與DNA結合形成交叉鍵,使其不能復制,達到抑制內膜增生的效果[3]。
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術治療功血,DSA造影過程中均發現患者雙側子宮動脈明顯增粗,血運豐富,子宮輪廓增大,通過子宮動脈導管可直接栓塞子宮動脈,以減少子宮動脈的血液灌注達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卡鉑為順鉑的二代藥物,不良反應較順鉑明顯減少[4],根據宮腔灌注順鉑治療功血的原理,經導管注入卡鉑與不同時期的內膜細胞內DNA結合形成交叉鍵,干擾DNA的合成,抑制內膜異常增生,改變其功能,達到治療功血的目的。由于子宮是功能復雜的內分泌器官,能夠分泌激素、細胞因子、酶及一些其他的功能性蛋白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5],因此,用此法治療可保留女性生殖系統具有完整性,利于維持盆腔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保留子宮使組織能產生一定量的前列腺素,促進促性腺激素分泌,對維持卵巢的正常功能起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長期藥物治療后產生的副反應。本組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術后不同程度出現下腹脹痛,經對癥處理后好轉,無嚴重并發癥發生,術后46~85 d后月經來潮,經量明顯減少,總量約40~70 ml,隨訪6~18個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內膜活檢為分泌期改變,栓塞前與栓塞后3個月、6個月之間卵泡早期的FSH、LH、E2均無顯著變化,均未再次出現功血,貧血糾正??傮w有效率達100%。
栓塞術中對卵巢功能的保護。卵巢的血供來源于2條動脈:卵巢動脈和子宮動脈卵巢支。子宮動脈卵巢支和卵巢動脈通過4種方式相互交通[6]:①子宮動脈卵巢支和卵巢動脈主干互相移行,占72.5%。②子宮動脈卵巢支和卵巢動脈主干均分為2支,互相吻合為套狀,占13.7%。③子宮動脈卵巢支和卵巢動脈1個小分支吻合,占10.0%。④卵巢動脈在輸卵管子宮端與子宮動脈直接吻合,占3.8%。因此治療中一旦見到栓塞劑逆流入卵巢動脈以后,立即停止注射栓塞劑,依靠卵巢動脈的血流沖擊栓塞劑回流。因此一定要密切觀察,防止逆流的出現導致卵巢栓塞。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時,由于子宮動脈被栓塞,子宮動脈卵巢支可能被誤栓,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卵巢灌注少,但卵巢本身具有獨立的血供卵巢動脈。因此,這種情況是暫時的,而且是可以預防的,嚴格執行規范化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對子宮及卵巢血管床過度栓塞,促進器官功能恢復,保護卵巢功能。
筆者認為,子宮功能性失調性出血的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有效途徑,可保留子宮,不影響卵巢功能,同時維持盆底結構的穩定性,避免因長時間的藥物治療經患者帶來經濟上、精神上的壓力和痛苦,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但國內尚無此項治療的大宗病例追蹤報道,所以其遠期療效及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356.
[2]張淑蘭.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性激素治療.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9):517.
[3]趙巧,邱學華.宮腔灌注順鉑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0例.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9,2010.
[4]陳新謙.新編藥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91.
[5]孫寶治,蔡斐茜.子宮的內分泌功能及作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9,15(5):277.
[6]Arvind Vashisht,John Studd,Adam Carey,et al.Fatal septicaemia after fibroid embolization.Lancet,1999,354(9157):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