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宗偉
機器擠壓、撕脫及燒傷導致的手掌或手背的皮膚、肌腱、神經同時缺損并非少見,而究竟如何修復這些手部軟組織缺損卻成為了臨床一直面臨的難題,如處理失當,則極易導致手部功能的嚴重障礙[1]。傳統臨床修復采用的一種方法為用帶蒂腹部皮瓣修復,雖然能夠覆蓋手部創面,但是不帶肌腱并且皮瓣臃腫,而皮瓣成活后還要進行肌腱移植術,加之病患住院時間較長,術后功能的恢復不佳[2],因此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本研究采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修復處理,效果良好。現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1例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病患,男患7例,女患4例;年齡16~36歲,平均為26.8歲。通過對損傷原因分析,主要有:撕脫傷、碾挫傷與燙傷,例數分別為4、6、1。分析損傷部位,主要有:9例手背,缺損皮膚最大面積13 cm×10 cm,最小面積為6 cm×6 cm;4例伴有四條伸指肌腱缺損,缺損在Ⅱ~Ⅲ區,長為8~9 cm;6例兩條伸指肌腱缺損,缺損均在Ⅲ~Ⅳ區,長為9~10 cm;1例手掌側,缺損面積7 cm×8 cm,其食指、中指的Ⅲ~Ⅳ區深、淺肌腱皆缺損,長為7 cm。
1.2 方法
1.2.1 皮瓣設計 根據選擇的皮瓣采用多普勒血充探測儀對足背的動脈或者旋股外側的動脈降支進行探測并做好標記。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復合游離足背皮瓣設計。在足背皮膚表面利用記號筆畫出皮瓣的切取范圍:遠端達趾蹼,近端為內外踝連線,外側達到了達第5跖骨外側緣,而內側則達第l跖內側緣。該皮瓣的最大面積設為15 cm×10 cm,最小則為9 cm×7 cm。在手術中,應根據病患的具體皮膚缺損情況來進行修復面積的切取。②對創面進行處理。徹底將手部的創面清創或者將瘢痕切除,之后將需要修復的吻合肌腱斷端找到,并測量具體的缺損長度。為了使得血管吻合,宜選用橈動脈或其背側支、頭靜脈、尺動脈伴行靜脈等,而吻合神經則采用橈神經淺支。
1.2.2 皮瓣的切取與移植 此步驟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①復合游離足背皮瓣移植。在踝前作一個“S”狀的切口,將足背動脈及伴行靜脈與大隱靜脈暴露并行解剖;把皮下組織的深層切開,將足背中間的皮神經與足背外側神經顯露出來;將皮瓣遠端切開,離斷趾長伸肌腱,把遠端斷端與趾短伸肌腱縫合;找到拇指短伸肌腱并切斷,在其層次下切取皮瓣,把足背動脈足底深支顯露并結扎。這樣之后,供區準備完畢便可進行皮瓣斷蒂游離移植,應分別作吻合血管、肌腱與神經。②游離股前外皮瓣+異體肌腱移植。在股前外側切取皮瓣,然后將游離的皮瓣移植到手部,利用深低溫冷凍同種異體肌腱吻合;對本研究中的食指、中指及小指Ⅱ~Ⅲ區指伸肌腱及背側關節囊缺損病患,先進行并指,之后吻合血管、肌腱及神經。上述移植之后,都應放置半管引流。
1.2.3 術后處理 術后三天將引流管去除,并作烤燈保暖,病患全身進行抗凝、解痙及預防感染治療。此外,還應做好相關的恢復功能指導。
本研究11例病患,其中有2例采取了急診手術,而擇期手術有9例;采用游離股前外皮瓣+異體肌腱有4例,采用復合足背皮瓣為7例。總的來說,本研究11例病患經過了顯微外科技術一期修復之后,效果較好:手部移植皮瓣成活率100.00%,皮膚的覆蓋區比較平整、質地較柔軟,而皮膚的顏色也與正常的手部皮膚相近,皮膚的溫覺、痛覺及觸覺等恢復良好;供區創面的植皮一期均成活,血液運輸良好,并未發生皮膚青紫及畏寒;此外,11例病患全部隨訪,時間3個月至4年不等,并用TAM評分,11例病患良8例,可3例。
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在這些年并非不多見,然而處理的方法與療效卻不顯著,比如說用帶蒂腹部皮瓣修復,此法雖然能夠覆蓋手部創面,但是不帶肌腱并且皮瓣臃腫,而皮瓣成活后還要進行肌腱移植術,加之病患住院時間較長,術后功能的恢復不佳。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下,各種先進的技術運用在了醫學臨床上,而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的修復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說顯微外科技術的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術后皮瓣成活率較高,而手部的功能恢復也較好。為了使得手術更加成功,療效更加顯著,在術前還應行多普勒超聲檢查、精心設計皮瓣、仔細解剖才能保證皮瓣的成活,遵循皮瓣應用的原則,以達到良好修復的目的[3]。總的來說,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的修復與創面的修復相似,應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并根據一定的操作流程進行,同時還應根據病患的個體情況及醫生的技術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制定相應的手術預案[4]。總之,本研究中,對于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病患而言,臨床采用顯微外科技術一期修復治療,能獲得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蔡曉斌,葉方,蘭益南,等.應用顯微外科技術Ⅰ期修復手部皮膚及肌腱缺損.中醫正骨,2011,23(3):65-66,68.
[2]王劍利,郭永強,王五洲,等.手部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實用手外科雜志,2009,23(4):226-228.
[3]于亞東,邵新中,龔志鑫等.手部多處多形性皮膚缺損的顯微外科修復.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5):381-383,446.
[4]張樹明.手部復雜皮膚缺損的顯微外科治療.第七屆北京骨科年會暨2010'北京國際骨科論壇論文集,2010: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