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立光 王海東 劉鉞 耿長輝 李鑫磊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道癌,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一種新術式。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做該類手術60例,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28~71歲。病程15 d~2年。臨床表現為便血、腹痛、腹脹、大便習慣改變,部分患者惡心、嘔吐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全部病例均經電子顯微結腸鏡檢查、CT檢查以及病理檢查確診為低位直腸癌。腫瘤直徑0.8~7 cm,腫物距肛緣2~6 cm。其中合并高血壓者15例。
1.2 手術方法 取頭低足高膀胱截石位,均在全身麻醉下實施手術。常規消毒,鋪單,下腹正中切口左側繞臍,長約25 cm逐層進腹,保護切口,探查:無腹水,肝臟無結節,主動脈周圍淋巴結無腫大,腸系膜下動脈旁淋巴結略腫大,質軟,乙狀結腸系膜林巴結腫大,質軟,腹腔直腸未觸及直腸腫物。術中診斷直腸癌,決定行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切開腸系膜下血管前腹膜,游離清除腸系膜下血管周圍淋巴結,剪開乙狀結腸根部兩側腹膜,至盆腔直腸前會師,向下游離清除盆腔后腹膜脂肪及淋巴結,保護好兩側輸尿管,根部切斷乙狀結腸及直腸上血管,清除乙狀結腸系膜淋巴結,游離骶前間隙至尾骨尖,游離直腸前間隙至盆底肌,近骨盆切斷結扎直腸側韌帶。可觸及直腸后壁的腫物。會陰部手術開始,繞肛門梭行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切斷直腸尾骨韌帶,與腹腔相通,分別切斷結扎直腸周圍盆底肌,乙狀結腸近端切斷經左下腹32#吻合器造瘺,遠端經會陰部切口移去標本,徹底止血,沖需術野水清止,骶前置膠管引流一枚,經會陰部另口引出,縫合會陰部切口,縫合盆腔腹膜,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分層縫合腹部切口。
全部患者手術順利,平均手術時間160~185 min,術中出血300~500 ml,術后有5例出現會陰切口滲液,經換藥治療后治愈出院,2例早期炎性腸梗阻,住院時間10~15 d。術后恢復良好,全部患者回訪2年,生存者48例,占80%。
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以每年約4%的速度上升,對國人的健康的危害和生命的威脅也日益加重。其中直腸癌所占比例可達70%,中低位直腸癌的比例可達70% ~80%,年輕人的比例較高。患者住院時往往已到達中晚期,手術是否是根治性手術對于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直腸癌的治療原則以手術為主,而轉移和復發的出現乃是手術失敗的兩大主要原因。經腹會陰聯合根治術適合位于齒狀線以上6~7 cm以內的直腸癌患者,使手術醫師獲得了更好的視野,可在直視下延筋膜之前做細致解剖,降低了術中穿孔的機率[1]。其設計原理是:直腸中下段與陰道后壁中下部分借直腸陰道膈和會陰中心腱相連,期間無重要組織結構,腹部手術同經腹會陰切除術,即游離乙狀結腸和直腸達盆底水平,橫行切開陰道后壁與腹部組會師,將腹部組已游離的乙狀結腸,直腸脫出體外,切除瘤段腸管,在直視下完成超低位吻合。手術切除范圍廣,可廣泛切除乙狀結腸系膜淋巴結引流區,包括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做永久性人工肛門[2],達到根治的目的。但該手術難度大、創傷大,時間長,切口多,對普外科醫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臨床醫生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熟練掌握與手術有關的解剖知識及主要手術步驟,要有足夠的耐心。總之,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手術切除范圍廣,可完整切除腫瘤,減少復發和轉移,提高生存率。而且醫生能在直視下延筋膜之前做細致解剖,降低術中穿孔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陳佩剛.直腸癌直腸肛管經腹會陰聯合手術的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8):87.
[2]王海燕.直腸癌經腹會陰聯合根治術的護理配合.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