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玲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之一,常發病急,進展快;若診治不及時,則會威脅到孕婦與胎兒生命,早期診斷和正確處理胎盤早剝對母嬰的預后至關重要[1]。現將我科胎盤早剝的臨床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1例患者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5.8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29例;孕周28~41周,其中28~34周者13例,35~36周者28例,37~41周者10例。臨床表現中腹痛者43例,陰道出血者23例,陰道流液者6例,板狀腹13例,明顯壓痛。
1.2 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 胎盤早剝典型臨床癥狀是腹痛、陰道出血,Ⅲ度時子宮硬如板狀[2],無宮縮間歇,子宮有明顯壓痛,常伴惡心、嘔吐及休克等癥狀,這時診斷不難。但部分患者僅有腹痛而無陰道流血或少量流血而腹痛不明顯,少數患者甚至無癥狀,這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經驗不足的醫生常誤診為先兆早產而進行保胎治療,出現典型癥狀后才考慮到胎盤早剝,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母胎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值得注意的是陰道流血并不能真正反映胎盤早剝程度及真實的失血量,因多數胎盤早剝表現為內出血[3]。B超檢查是胎盤早剝尤為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若B超下見子宮壁及胎盤之間邊緣不規則的液性低回聲暗區,胎盤厚度異常增加或邊緣呈現“圓形”裂開,應該高度懷疑胎盤早剝;但B超不是唯一可以確診胎盤早剝的手段,早期隱性剝離及重度顯性剝離時多不能診斷,這時應該充分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出現先兆早產的表現如子宮張力增加,即使B超檢查未見異常,但仍要警惕胎盤早剝,如保胎治療后宮腔壓力仍超過正常值,胎心音正常者可破膜,若出現血性羊水則可診斷為胎盤早剝。臨床上尚需要與早產、前置胎盤及先兆子宮破裂等進行鑒別以避免誤診、漏診。
胎盤早剝一旦確診,應積極治療,爭取孕婦及胎兒存活。首先應該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及水電、酸堿失衡,防止休克及并發癥發生,最好輸注新鮮血液。Ⅱ度及Ⅲ度胎盤早剝患者應及時終止妊娠,方式取決于孕婦病情早晚、嚴重程度、宮頸條件及胎兒安危、胎齡、成熟情況等;輕度胎盤早剝,顯性出血為主,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休克,檢查見宮口開大,規律宮縮,子宮無明顯壓痛,估計短時間胎兒即可娩出,可選擇陰道分娩,同時人工破膜、靜脈滴注催產素、嚴密監測產程;對胎兒宮內窘迫、重度胎盤早剝,或產程中病情惡化、宮底升高,或人工破膜、靜脈滴注催產素后出現產程延緩甚至阻止,短期內分娩不能結束,應進行剖宮產術,術后按摩子宮、給予宮縮劑以避免發生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子宮切除術應該慎重考慮,經各種措施積極救治無效,子宮不收縮,大量出血且不凝止可行子宮切除術,以避免發生休克、DIC等,從而保全孕婦生命[4]。同時還應積極處理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出血及腎衰竭等并發癥[2]。
本組51例患者中陰道分娩12例,剖宮產39例(其中1例行子宮次全切除);發生產后出血6例,急性腎功能衰竭及DIC各1例,經過積極處理后無孕婦死亡;圍產兒死亡3例,死胎5例,早產兒9例。
胎盤早剝發病機制尚不明了,主要與妊娠期高血壓、胎膜早破、子宮肌瘤、臍帶過短、外界因素作用及藥物影響等原因有關。其中,妊娠期高血壓是最重要的關聯因素且在胎盤早剝病因中占首要地位。胎膜早破孕婦發生胎盤早剝幾率增加,可能與宮腔感染有關如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可可引起底蛻膜的凝血功能障礙及蛻膜細胞的黏附性減弱,從而導致胎膜早破[5]。臍帶過短應定期孕檢;禁止孕期飲酒、吸煙及妊娠后期性生活等。一旦孕婦出現腹痛、流血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診。
胎盤早剝癥狀不典型時易誤診、漏診,可結合病史、體征及B超結果判斷;重型者臨床癥狀典型,診斷容易,但務必要掌握孕婦病情的嚴重程度,了解有無凝血功能障礙及肝腎功能異常。一經確診應該及早、積極治療,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積極防治凝血功能障礙、急性多器官損傷、產后出血及死胎等嚴重并發癥[6]。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總結臨床經驗以最大限度挽救孕婦及胎兒生命。
[1]李愛紅.68例胎盤早剝的臨床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6(5):541.
[2]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4.
[3]趙伏華.42例胎盤早剝臨床治療體會.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828.
[4]張磊石.胎盤早期剝離的臨床治療.中外健康文摘,2009,06(23):101.
[5]王惠英,劉尚媚,等.妊娠晚期胎盤早剝的臨床治療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234.
[6]陳喜娟.胎盤早剝42例臨床分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