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超 劉敏 劉春燕 雷亞鳳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環障礙,以致生后1 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規律性呼吸,而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1]。如果搶救不及時或病情嚴重,造成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小兒智力降低、癲癇等后遺癥,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必須積極正確處理,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及預防遠期后遺癥。現將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成功搶救的69例新生兒搶救方法及復蘇后的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以來,本院收治窒息新生兒總例數69例,其中男40例,女29例,其中早產兒38例,足月兒31例,低出生體重兒18例,極低體重兒6例。輕度窒息患兒30例,中度窒息患兒24例,重度窒息患兒13例,治愈出院67例,死亡2例,成功率達97%。
1.2 新生兒窒息的搶救 采取國際公認的ABCDE復蘇方法,動作迅速、準確、輕柔,避免發生損傷。胎兒娩出后,在呼吸通暢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呼吸,糾正缺氧。
2.1 加強保暖 將患兒側臥于輻射臺上,溫度調至28℃ ~32℃,并立即溫熱毛巾擦干頭部及全身,減少體表散熱。對于早產兒、低體重兒(體重<2500 g)或寒冷季節給予溫箱保暖,根據患兒體溫調節溫箱。
2.2 清理呼吸道 胎兒娩出后使新生兒仰臥,肩下墊起2~2.5 cm,使頭后仰并頭偏向一側,立即清理呼吸道,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立即協助醫師在喉鏡下進行氣管插管吸凈羊水及粘液。
2.3 建立有效的呼吸 給氧氣吸入及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重度者,必要時立即在喉鏡直視下進行氣管插管,吸凈粘液后,復蘇氣囊加壓供氧30次/min,自主呼吸建立后,即可拔出氣管導管,改一般給氧。緊急情況下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40~60次/min,直至呼吸恢復。
2.4 施行胸外心臟按壓 出生時即無心跳或心率慢于60次/min者應先用胸外心臟按壓,采用雙手包繞胸骨擠壓法,兩拇指放在胸骨中部,十指等環胸托背,拇指下壓深度2 cm,每分鐘壓100次,每壓胸3次,進行1次人工呼吸。
2.5 藥物治療 經上述處理,心率仍不見改善,給予1∶10000腎上腺素0.1~0.3 ml/kg靜脈注入。重度窒息兒多有酸中毒,呼吸建立后通氣良好者可給予5%碳酸氫鈉3~5 ml/kg加入25%葡萄糖10 ml稀釋后靜脈注入,5 min左右注完,必要時可重復應用1次[2]。
3.1 繼續保暖 WHO專家認為新生兒36.5℃ ~37.5℃這個體溫段耗氧量最低,代謝率最小,蒸發散熱量最少,也最有利于新生兒生長。因此,WHO把36.5~37.5℃定位新生兒正常體溫段也稱之為最佳體溫[3]。因此在搶救時加強患兒在治療和護理時的保暖工作,防止著涼,因新生兒窒息后呼吸循環差,體溫大多不升,室內溫度控制在20℃ ~30℃,可將患兒置于遠紅外保暖床上,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患兒頭偏向一側,尤其在喂奶和喂水后,防止吸入,及時吸痰,預防窒息及肺炎的發生。
3.3 吸氧 根據患兒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吸氧,當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低,需要吸氧時,應注意監測,癥狀緩解后立即停止吸氧,防止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3.4 嚴密監測病情變化 密切觀察皮膚顏色、呼吸、心率、液體出入量、精神狀態及酸中毒的糾正。同時還應觀察意識的狀態,瞳孔大小,哭聲強弱,吸吮力,觀察有無抽搐,記錄奶量,排泄的量,顏色,性狀并用輸液泵控制滴速,認真做好護理記錄[4]。
3.5 妥善喂養 重度窒息患兒常規禁食12~48 h后開奶[5],過早喂養可加重胃腸道損害,誘發消化道潰瘍及出血。喂養時患兒頭高腳低,少量多次,喂養后輕拍背部減輕溢乳并密切觀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狀態,詳細記錄嘔吐、腹脹、腹圍、大便(次數、形狀、顏色)、尿量等。病情穩定后用母乳喂養,極低出生體重兒不能直接喂養者,用鼻飼法。
3.6 防止感染 由于復蘇后的患兒抵抗力較低,特別是在搶救中更容易造成損傷,增加感染的機會,因此,防止感染非常重要。
3.6.1 消毒隔離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探視制度,接觸新生兒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兒用眼藥水、沐浴液、浴巾、治療和生活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病區用濕式法進行日常清潔,每天用紫外線空氣消毒30分以上,并要定期進行全面的清潔消毒。特別是住暖箱的患兒,應注意定時清潔和消毒。
3.6.2 生活護理 新生兒出生后,初步處理皮膚褶皺處的血跡,擦干皮膚給予包裹,同時檢查皮膚粘液完整性[6]。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沖洗,保持其清潔干燥,涂以植物油或魚肝油,以保護皮膚,防止臀紅。尿布要柔軟、透氣、勤更換。做好臍部護理,預防臍部感染。
3.7 做好家長心理護理 患兒家長均有恐懼、無助、失望等不良情緒,因此要做好解釋和家屬知情同意工作取得患兒家長的信任和配合,耐心解答家長關于患兒病情的詢問,減輕家長的恐懼心理,使患兒得到及時合理的救治。
4.1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新生兒窒息搶救的關鍵 在復蘇搶救過程中,重點做好新生兒呼吸的管理,整個復蘇過程要求及時、準確、快捷、有效、分秒必爭,要盡可能在5 min內改善Apgar評分。
4.2 復蘇是搶救新生兒窒息成功的重要保證 窒息的治療主要是進行復蘇,評價→決策→操作是貫穿在新法復蘇搶救過程中,這三者是一個循環關系,正確評價新生兒窒息的程度,依靠呼吸、心率、皮膚顏色這三個重要指標的觀察,是決定如何去處理通氣復蘇功能的關鍵。
搶救新生兒不僅是提高其存活率,同時要求存活者無后遺癥,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個系統合理的治療護理方案,其中以保暖、合理氧療、支持療法、控制驚厥和治療腦水腫是治療重點。而正確的護理措施是搶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1]崔淼.兒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
[2]霍桂蘭.64例新生兒窒息的觀察與護理.青海醫藥雜志,2006,36(12):45-46.
[3]徐素珍.母嬰同室與母嬰分室新生兒體溫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6,32(9):520.
[4]楊雪麗.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觀察與護理.中國醫學創業,2009,06(21):98-99.
[5]韓淑芳.減輕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腦細胞損傷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28(8):469.
[6]高紅蘭,邢建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情觀察與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