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巖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由多種致病原感染引起的以毛細支氣管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僅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多數是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發病與該年齡支氣管的解剖學特點有關。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腫及肌收縮而發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氣腫或肺不張。臨床表現以喘憋、三凹癥、喘鳴為主要特征。臨床上較難發現未累及肺泡與肺泡間壁的純粹毛細支氣管炎,故國內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實際上它與肺炎還是有區別的。本癥可流行發病,有人稱之為喘憋性肺炎[1]。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通過系統的治療護理干預,收到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100例均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男58例,女42例。男女比例1.3:1。年齡2個月至2歲。
1.2 分組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A、B 2組,每組50例。兩組性別、年齡均具有可比性。
1.3 試驗方法 A組采用常規治療,B組采用常規治療外加系統護理干預,觀察兩組好轉日及住院天數。系統護理干預:①舒適的環境: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流通,溫度22~24℃,濕度55%~65%,肅靜,嚴格控制探視人員。向家屬介紹病房環境,主管醫生、護士。②患兒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接觸患兒,消除患兒陌生恐懼情緒。③患兒家屬心理護理:一般患兒都是初次生病家長心情焦慮,不安,護士必須給家屬講解疾病病因、疾病發展過程、及護理過程中各種操作的目的、必要性,消除緊張情緒,增強信任感,配合治療,這是治療、護理的關鍵。④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呼吸道分泌物多者,應先吸痰,吸痰時動作輕柔,選擇合適的吸痰管,避免損傷呼吸道黏膜,同時觀察呼吸面色變化,防止窒息的發生。有效的拍背方法;五指并攏,稍向內合掌,由下至上,由外向內輕拍背部。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動排出。⑤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對于呼吸困難,陣發性喘憋者,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給予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化痰平喘藥物,是稀釋痰液、消除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的重要手段,喘憋嚴重時給予間斷霧化,霧化后拍背吸痰[2]。⑥氧療:對氣促,發紺,低氧血癥(動脈血氣分析;血氧分壓在4.7~9.3 kpa,二氧化碳分壓在6.6~12 kpa)患兒給予氧療,頭罩吸氧2~4升/分。同時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觀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識,紫紺等隨時調整給氧濃度。⑦保持患兒安靜:護理人員操作嫻熟,輕柔,各種處置集中進行,避免患兒劇烈哭鬧,減少耗氧量,必要時予鎮靜劑。患兒熟悉的家屬守護在床旁,增加患兒的安全感。⑧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患兒突然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喘氣加重,心率大于160~180次/分,肝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大為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現。應立即給氧,報告醫師,遵醫囑給以強心、利尿藥物,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如表現為昏迷、嗜睡、煩躁、驚厥、呼吸不規則等腦水腫癥狀,應配合醫生積極搶救。觀察大小便情況,有無腹瀉、腹脹、腹痛等。⑨發熱的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及神志、四肢肌張力等,以免引起高熱驚厥,有高熱驚厥史者應積極降溫,加床檔防墜床。根據發熱程度給予藥物或物理降溫方式,物理降溫有溫水擦浴,冰袋冷敷,冷鹽水灌腸等。⑩按醫囑給藥,注意藥物間配伍禁忌,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必要時使用輸液泵。?做好基礎護理:每日口腔護理二次,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及哺乳后飲水,預防口腔炎的發生,促進食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更換尿布,定時翻身,檢查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預防褥瘡。?補充營養和水分:提倡母乳喂養,飲食宜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飲食為主,多飲水,嬰幼兒指導家屬適當添加輔食。保持餐具清潔,定時消毒。并觀察消化吸收情況。?做好健康教育:疾病恢復期護理,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防止交叉感染,做好護患溝通,促使患兒早日康復。出院后,避免感冒,避免接觸過敏物質。
A組50例患者,20例4日明顯好轉。B組50例患兒,40例4日內明顯好轉。A組50例患兒,住院平均天數10天。B組50例患兒,住院平均天數8天。兩組患兒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經過護理人員的精心,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減小痛苦,縮短病程,早日出院。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7):308.
[2]張秀萍,朱梅,廉德花.不同霧化吸入療法對嬰幼兒肺炎排痰效果影響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