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憲云
胎盤早剝(placental abruption)是指妊娠20周之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之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1];為晚期妊娠嚴重并發癥,發病急、進展快,若不及時處理,母嬰死亡率高。嚴密的臨床觀察及有效的護理可以挽救孕婦及胎兒生命。現將我科對胎盤早剝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報告如下。
本組45例孕婦年齡20~37歲,平均27.6歲;其中初產婦32例,經產婦13例;孕周24~37周,平均32.1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23例,胎膜早破10例,臍帶過短4例,腹部外傷2例,原因不明6例。孕婦中腹痛37例,陰道出血31例。
2.1 臨床觀察 ①陰道出血:顯性陰道出血通過肉眼容易判斷,而可疑或隱性出血時應該注意辨別,護理人員可以在孕婦的腹部將子宮的輪廓描出,嚴密注意其宮底是否升高,觀察其脈搏、血壓、呼吸及面色變化,以確定有無宮腔出血及其程度[2];必要時可借助超聲診斷胎盤早剝。②腹痛:胎盤早剝處的壞死蛻膜組織激活體內的前列腺素而導致子宮收縮,常引起持續性、無間歇疼痛,多伴子宮壓痛及腹肌緊張,值得注意的是臨產時宮縮痛是有間歇的,勿混淆。故護理人員觀察宮縮時應將手輕放于孕婦腹部,感受腹部的張力情況,條件允許者可使用胎心監護儀測宮腔內壓力,如果壓力持續增加且有子宮壓痛,應懷疑胎盤早剝,及時上報醫生。③胎心:胎盤早剝導致胎兒的供血缺乏,從而導致胎心出現異常尤其是胎心率變慢;孕婦腹壁張力增加或陰道出血量增多時,更應認真監測胎心、胎動,可給予胎心監護儀,以第一時間發現宮內窘迫;若出現胎心減速,孕婦改變體位、吸氧、三聯針靜脈滴注后,仍不改善者,應考慮胎盤早剝[3]。此時,護理人員除及時上報醫生外,還應嚴密監測孕婦生命體征,快速建起靜脈通道,積極做好終止妊娠的術前準備及搶救新生兒的準備。④血性羊水:孕婦發生胎盤早剝時,隨著胎盤后血腫體積逐漸增大,宮腔內壓力亦隨之增加,出血穿透胎膜而溢入羊水中,進而成為血性羊水[4];這是胎盤早剝的重要體征之一。因此,護理人員一旦發現血性羊水,應該及時上報醫生。
2.2 護理 ①心理護理:因胎盤早剝發病急、病情進展快且危重,孕婦及其家屬常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擔心胎兒能否保住及孕婦的生命。故護理人員務必要重視孕婦及其家屬的心理情況,向他們提供心理支持,應耐心、全面地向他們解釋疾病情況,使其心里平靜下來,同時操作務必要嫻熟,這樣可增加他們的安全感及信賴感,講解治療及護理等方案,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救治、護理工作。②臨產:發生胎盤早剝時應爭分奪秒,積極處理,防治并發癥。護理人員建起靜脈通道,遵醫囑補液,協助醫生終止妊娠,嚴密監測孕婦的生命體征,做好搶救新生兒準備,新生兒窒息的相關復蘇步驟必須熟練,以盡快恢復新生兒呼吸及循環,減少圍產兒的死亡率。③并發癥:最常見并發癥是產后出血和DIC,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胎盤早剝為DIC的最常見原因。剝離處的子宮蛻膜組織及壞死胎盤絨毛釋放大量凝血活酶,進而孕婦血液而導致凝血與抗凝系統失衡,從而造成DIC,故護理人員應嚴密監測孕婦的全身癥狀如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及血尿、陰道出血是否含血凝塊等現象,動態檢查凝血功能以及時發現,遵醫囑應用肝素、補充凝血因子等[5]。對產后出血者護理人員應快速建起靜脈通道、快速輸液及輸血,糾正休克狀態,注意補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同時還應嚴密觀察24出入量,特別是每小時尿量及其顏色,監測腎功能、電解質等,嚴防腎衰;注意預防感染。
本組45例孕婦無死亡病例,無DIC、產后出血及腎衰竭等發生,其中行剖宮產者36例,順產9例;圍產兒中死亡1例,死胎3例。
胎盤早剝是產科急癥之一,其早期的臨床癥狀多不明顯,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應嚴密觀察、監護,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最大限度避免胎盤早剝。一旦確診,應及時積極處理、終止妊娠,給予有效的臨床護理,以防DIC、產后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及羊水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發生[6],從而降低孕婦及胎兒死亡率。
[1]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
[2]樓紅,王偉玲,等.36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19.
[3]李雪華.26例胎盤早剝產婦的臨床觀察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9):333.
[4]洪秀梅.55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護理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2,7(6):221.
[5]黃鳳鳳,羅湘閩,等.72例胎盤早剝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228-229.
[6]李愛紅.基層醫院胎盤早剝的臨床觀察與護理.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3(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