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 張艷杰 苗麗
埃索美拉唑聯合多潘立酮對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
馮春 張艷杰 苗麗
目的 分析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聯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隨機分二組。A組38例予埃索美拉唑片;B組40例服用奧美拉唑,兩組均口服多潘立酮。經過8周治療后,觀察臨床癥狀、復查胃鏡。結果治療組臨床癥狀緩解有效率、胃鏡下改善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聯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優于奧美拉唑組。
胃食管返流病;療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等癥狀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有可能轉變為barrett食管,甚至癌變。GERD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復發和并發癥[1]。本文就埃索美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治療GERD的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8例,選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及病房就診的、并經胃鏡檢查證實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并排除腫瘤、潰瘍,心源性胸痛者、妊娠期婦女、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胃鏡分級:0級15例,I級32例,Ⅱ級23例,Ⅲ級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8例及對照組40例。2組間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給予埃索美拉唑 (阿斯利康制藥),40 mg,1次/d;多潘立酮(西安楊森制藥),10 mg,3次/d;B組用奧美拉唑腸溶片(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 mg,2次/ d。療程均8周。
1.3“療效觀察指標 0級:正常(可有組織學改變);Ⅰ級:呈點狀或條狀發紅、糜爛;Ⅱ級:有條狀發紅、糜爛,有融合,但非全周性,積分2分;Ⅲ級:病變廣泛發紅、糜爛融合呈全周性或潰瘍”[2]。內鏡下黏膜恢復正常為顯效;內鏡下原有改變下降≥1級為有效;內鏡下病灶無緩解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與結果 ①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3],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②結果:a.臨床療效比較8周的治療后,A組:顯效28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B組:顯效10例,有效2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2.5%。A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內鏡復查療效比較8周后,A組:顯效21例,有效12例,無效5例,總效率86.8%;B組:顯效9例,有效2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72.5%。A組與B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我國GERD的發生率逐年增高。應用抑酸及胃腸動力藥治療被公認是治療的主要方法。抑酸劑包括質子泵抑制劑(PPI)和H2受體拮抗劑(H2RA)。該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從而減少酸性胃內內容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促進受損食管黏膜的修復。循證醫學指南提出,在對癥治療中主要應用質子泵抑制劑[4]。埃索美拉唑是新開發的單一S型異構體PPI,抑酸強度大,時間長,臨床上可有效緩解返流性食管炎的反酸、燒心等癥狀。全部由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在肝內的內生清除率較R型PPI為低,故生物利用度和血藥濃度高而持久[5]。食管對反流物的清除主要依賴于重力和食管體部的運動功能,即食管推動性蠕動[6]。我們應用埃索美拉唑與多潘立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8周后,治療組臨床癥狀緩解有效率、胃鏡下改善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本臨床觀察表明,埃索美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優于奧美拉唑組。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胃食管反流病治療共識意見(2007·西安).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13(1): 71-72.
[2] 許仲文,華傳曾,宋斌.奧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分析.實用全科醫學,2007,06:8.
[3] 王貴均,香鈺鴻,林麟孫.針藥結合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30例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1:10.
[4] 肖英蓮,陳旻湖.抑酸劑在胃食管返流病中的作用.臨床消化病雜志,2008,20(1):9-11.
[5] 靴振龍,奚美娟,于民.埃索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當代醫學,2010,10:5.
[6] 王海霞,陰其玲,尹進強,等.2種用藥方案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及成本-效果分析.中國藥房,2008,19(8):561.
163316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臨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