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秋 劉波 文銳 陳東禾 姚旖旎 劉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概念由Schaffner于8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肝組織病理學改變與酒精性肝病相類似,但無過量飲酒史的臨床病理綜合征[1]。近年來,我院采用水飛薊賓膠囊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將水飛薊賓膠囊與多烯磷脂酰膽堿做對照研究,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選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消化內科門診治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年齡32~69歲,男82例,女38例,全部病例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06年2月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診療指南標準[2]。排除病毒性和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糖尿病及遺傳相關性肝病,或合并心、肺、腎、內分泌、血液、代謝及消化系統嚴重原發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CT、肝臟聲像學檢查以及生化指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一般治療,如禁酒、調整飲食、限制能量攝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運動量中等。觀察組口服水飛薊賓膠囊70 mg/次,3次/d。對照組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456 mg(2粒),3次/d,療程周1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或消失,ALT或AST下降>50%,或恢復正常。TG或TC降低>20%或正常,B超肝臟近遠場回聲提示脂肪肝減輕或正常,管狀結構變清晰。②無效:肝功及血脂指標達不到上述標準或升高,B超檢查無變化或惡化。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使用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1 兩組臨床效果 觀察組顯效49例,無效11,有效率81.67%,對照組顯效24例,無效36例,有效率40.0%。兩組有效率比較,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臨床癥狀變化 觀察組乏力減輕49例,占81.67%,肝區不適緩解51例,占85.0%,腹脹減輕50例,占83.33%;對照組乏力減輕25例,占41.67%,肝區不適緩解22例,占36.67%,腹脹減輕30例,占50.0%。與對照組相比,P<0.0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在在治療前后肝功、血脂的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肝功、血脂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有3例出現胃腸道不適,未給特殊處理,用藥結束后癥狀自然消失。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后6周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測及心電圖檢查未見異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肝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有些患者甚至出現較明顯的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包括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水飛薊賓膠囊具有抗氧化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等作用。有著姣好的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修復的作用,并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脂類,可阻止或減輕脂肪在肝臟內的沉積和浸潤作用。本文表明水飛薊賓膠囊療效顯著,有效率81.67%。水飛薊賓是水飛薊素的主要化學成分,其主要要藥理作用為:①除自由基、抗氧化、保護肝細胞。②抗HSC的激活并抑制其活性,抑制TGF-B和TNF的表達,從而起到抗炎、抗纖維化作用。③進酶和蛋白的合成,有利于受損肝細胞的修復。總之,水飛薊賓膠囊治療脂肪肝療效顯著,應用安全,值得推廣。
[1]馮愛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8例臨床分析.重慶醫學,2007,36(8):712-713.
[2]王斌,曹燕萍,張紅旭,等.水飛薊賓膠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2011,6:24.
[3]王寶恩,謝賢春,段忠平,等.水飛薊賓復合物治療脂肪肝臨床對照研究.藥品評價,2007,4(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