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昉
腦出血后繼發性癲癇是老年期新發癲癇患者的重要原因。本文對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1161例腦出血患者繼發癲癇121俐(10.42%)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間我院確診為首次腦出血患者1161例,男629例,女532例,年齡 36-85歲,平均 68.7歲。其中繼發癲癇 121例(10.42%)。
1.2 診斷標準 ①腦出血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全部病例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②腦出血后癲癇的診斷標準參照1989年國際抗癲癇聯盟(TLAE)分類標準[2],分為腦出血2周內癲癇發作和腦出血2周后癲癇發作,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發作。
2.1 腦出血后癲癇的發生 本組腦出血后癲癇的發生率為10.42%(121/1161)。2周內癲癇發作占72.7%(88/121),2周后癲癇發作占27.3%(33/121)。腦出血后癲癇2周內發生率高。
2.2 腦出血后癲癇的發作類型 強直一陣攣性發作86例(71%);部分性發作35例(29%);其中單純部分性發作18例(14.9%),單純部分性發作繼發強直一陣攣性發作10例(8.3%),復雜部分性發作7例(5.8%)。可見腦出血癲癇發作以強直-陣攣性發作為主要類型。
2.3 腦出血部位于癲癇發生的關系 病灶位于腦葉73例(60.3%),基底節30例(24.8%),丘腦9例(7.4%),腦干6例(5%),小腦3例(2.5%),提示腦出血后癲癇的發生與病灶部位密切相關,以病灶位于大腦皮質者癲癇發生率高。
2.4 血腫體積與癲癇發生的關系 根據顱腦CT片按多田氏法計算腦實質內血腫體積,本組血腫體積為3~110 ml,平均28 ml,血腫體積3~30 ml者696例,發生癲癇33例發生率為4.74%;血腫體積31~50 ml者320例,發生癲癇48例,發生率為15%;血腫體積大于50 ml者145例,發生癲癇40例,發生率為27.6%;提示血腫體積越大癲癇發生率越高。
2.5 腦出血后癲癇與預后的關系 121例腦出血后癲癇均進行病因及對癥治療,其中10例在短暫發作2次后停止,未用藥且無復發;其余病例均在發作時用安定10 mg靜脈注射和(或)魯米那100 mg肌內注射后發作停止,癥狀控制后口服或鼻飼抗癲癇藥治療。本組腦出血后癲癇的病死率為28.1%(34/121),未繼發癲癇的病死率11.3%(118/1040),提示繼發癲癇者預后差。
腦出血后癲癇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Bladin[3]分析1897例腦卒中患者,癲癇發生率為8.9%,其中出血性卒中為10.6%。本組資料發生率為10.42%。腦出血癲癇發生率與腦出血的時間、部位及血腫體積有關。多數學者認為,腦出血后癲癇主要發生在腦出血后2周以內,特別48 h內發生率高。癲癇發生與腦出血部位的關系,一般認為病灶累及大腦皮質或接近皮質易繼發癲癇發作,朱保佳等[4]報道腦出血后癲癇發生與腦葉有明顯關系,本組病例腦葉發生癲癇率60.3%,基底節發生癲癇24.8%,兩者有明顯差別。有關腦出血后癲癇發生率與血腫體積的關系尚存分歧,有人認為癲癇的發作與出血量多少無肯定關系,唐淑花等[5]報道血腫體積越大癲癇發生率越高,本組資料顯示與唐氏報道一致。
腦出血后癲癇早期的發生機制是由于出血誘發腦血管痙攣,腦水腫使大腦皮質缺血、缺氧,血液分解及代謝障礙引發大量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遲發性癲癇機制為血紅蛋白、鐵、鐵蛋白、含鐵血黃素等構成致病灶,膠質增生,瘢痕形成、粘連、移位,卒中囊形成,神經元變性等形成慢性病灶而致癇性放電導致癲癇發作。
癲癇發作可導致神經元損傷,使患者病情加重,癲癇大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需及時控制,否則會發生代謝紊亂、腎功能衰竭、缺氧、腦水腫加重、原發病惡化等。早期如果為血管痙攣、顱內高壓等引起的癲癇,在急性期過后,這些因素逐漸消除,抗癲癇藥物維持半年至1年可漸停,如果是由于卒中病灶囊腔等機械刺激引起遲發性癲癇,由于這些因素很難消除,復發的風險高,應長期正規抗癲癇治療。
[1]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Commi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Propsal for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epilepsies And epileptic syndromes.Epilepsia,1989,30(3):39.
[3]Bladin CF,Alexamdrov AV,Bellavance A,et al.Seizures after ftrok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Arch Neurol, 2000,57:1617.
[4]朱寶佳,費文,周九山,等.腦出血后繼發性癲癇52例臨床分析.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9,12(6):360-361.
[5]唐淑花,顏昌清.腦出血后癲癇的發病機制及臨床意義.實用醫藥雜志,2003,20(6):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