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運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內科疾病,臨床中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難度大。隨著機械通氣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廣泛應用,呼吸衰竭的預后有了明顯改善。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6例符合條件的患者行分組治療觀察,為NIPPV治療嚴重Ⅱ型呼吸衰竭積累經驗,提供科學依據。詳細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男56例,女40例;平均年齡63歲,病程8~35年。將96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入院治療前病情評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患者均神志清醒并可自主呼吸。所選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及治療兩組患者均行抗炎、解痙平喘、止咳祛痰、積極抗感染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是加用無創呼吸機正壓通氣,行S/T自主呼吸模式模式,IPAP起始設置為6~8 cmH2O,后可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逐漸上調,高可達16 cmH2O,EPAP起始設置為3 cmH2O,后可據患者情況調至8 cmH2O,經皮血氧飽和度要維持在90%左右,氧流量2~4 L/min,每天通氣3次,每次不能少于3/h,要選用有良好密閉和舒適性的面罩和鼻罩為,以確保患者舒適。呼吸機應用時間要以患者癥狀緩解為主。
1.3 評定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情況,包括神志、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呼吸困難程度、血氣分析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等;綜合臨床和血氣分析來判斷療效;有效:呼吸困難、RR、HR下降、紫紺及意識障礙緩解;無效:呼吸困難、RR和HR加快、紫紺及意識障礙無緩解或惡化。
2.1 治療結果 治療組:48例患者中,41例為有效(85.4%)、7例無效(14.5%),有效率為85.4%(41/48)。其中7例無效患者中,4例后行氣管插管、1例自主棄治后出院、1例惡化死亡,16例意識障礙者在行通氣治療24 h后有12例好轉,4例無效;對照組:48例患者中,32例有效(66.6%)、16例無效(33.3%),有效率為66.6%(32/48)。其中16例無效中12例后行氣管插管,2例惡化死亡,2例自主棄治出院。14例意識障礙者經治療24 h后6例好轉,8例無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中有少數患者出現鼻梁壓迫、口鼻、呼吸道干燥、腹脹等癥狀,亦有患者因恐懼心理,拒絕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但均經耐心講解及調整、適應后自愿接受治療。
近年來伴隨著無創通氣技術在國內臨床治療的廣泛應用,已經使越來越多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免于氣管插管。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氣管-支氣管感染,肺通氣換氣功能障礙及氣道固定性阻塞及隨之發生的通氣阻力增加導致呼吸肌疲勞,同時呼吸中樞驅動能力及感受能力降低,對低氧和高碳酸血癥的反應也隨之降低,容易引起嚴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如得不到及時醫治就會危及生命[1]。其中治療的有效措施就是人工機械通氣,行機械通氣可以不損害患者呼吸道的自身防御功能且能自主說話、進食、咳嗽、咳痰以及與他人交流,可減輕患者有家屬的精神和機能負擔,避免有創治療可能引發的并發癥,通氣治療的指征也可以放寬。
無創正壓通氣呼吸機治療首先,可幫患者克服氣道阻力、降低耗氧量、輔助呼吸肌作功、提高肺泡通氣和氧向血流中彌散量,促使萎縮的肺泡復張,還有自主和控制呼吸并存人機協調性強的特點,能避免呼吸肌疲勞,以改善低氧血癥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其次,Ⅱ型呼衰患者使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PH、PaO2、PaCO2、SaO2都能得到顯著改善,治療組患者的療程、臨床癥狀緩解、實驗室指標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因此,無創正壓通氣呼吸機治療與常規治療相比療效顯著。
總之,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是治療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病痛、減低死亡率并提高醫療質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應用。
[1]杜成前.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5例臨床療效分析.吉林醫學,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