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環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復雜、療效慢及難治愈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早期治療和護理干預對提高生存質量尤為重要。筆者回顧3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到我院就治的3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內科學》[1]中的診斷標準,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10~60歲,平均(24.7±8.2)歲;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3.5±0.7)年;原發性腎病綜合征25例,繼發性腎病綜合征10例;表現為高度水腫、蛋白尿30例,高血壓22例,惡心、食欲不振19例,乏力16例,貧血9例,高脂血癥9例,胸腔積液4例;24 h尿蛋白>0.1 g/kg或者大量蛋白尿(+++~+)持續2周以上,血漿白蛋白<30 g/L,膽固醇>5.7 mmol/L,幾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腎病綜合征患者臉上會有痤瘡,發生向心性肥胖、滿月臉及多毛等變化,同時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常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多種不良心理。對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保持熱情親切的態度,安慰與鼓勵患者,提高患者的信賴感及安全感,指導患者糾正不良情緒,構建積極樂觀的心理,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飲食護理 若患者水腫嚴重,則應控制鈉鹽與水的攝入,可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的食品,適當地補充優質蛋白,有利于改善低蛋白血癥,緩解貧血癥狀,同時可以提高患者毛細血管的通暢性,加快水腫消退。在補充優質蛋白的同時,可食用一些低鹽、高維生素、易消化及低脂的食品,有利于患者營養的均衡。
1.2.3 藥物護理 使用利尿劑時,必須詳細觀察患者的病情,判斷患者是否存在低血容量、低血鉀及低血鈉等癥狀。其次,腎病綜合征的治療原理主要為抑制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在治療過程中需使用一定量的激素,起始激素應保持足量,之后可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適當地減少劑量,同時需詳細觀察患者使用激素的療效與不良反應,若患者出現神經功能紊亂、低血鉀、感染及水鈉潴留等多種癥狀,則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最后,腎病綜合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通常需使用抗凝藥物,對此,應詳細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出血傾向,必要時可控制其活動量,避免出現內臟出血等癥狀。
1.2.4 感染護理 腎病綜合征患者因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而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如蜂窩織炎、原發性腹膜炎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積極做好患者的感染預防護理,嚴格無菌操作,保持病房的衛生、整潔,定期進行消毒;患者要注意生活衛生,勤洗澡、勤換洗;盡量避免皮膚破損;早晚都要清潔口腔,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呼吸道感染。
1.2.5 并發癥預防護理 高血壓及急性腎功能衰竭是腎病綜合征患者常見并發癥[2]。在腎病綜合征治療過程中要積極防治并發癥,可以給予鈣離子通道抑制劑維持血壓,使患者血壓保持在18.5/12KPa水平,早晚測量1次血壓。高血壓尿蛋白大量排出及低蛋白血癥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因此應積極采用激素、利尿及糾正低血容量治療預防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3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中,治愈22例,好轉12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
腎病綜合征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蛋白血癥、脂質尿、水腫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3]。75%的腎病綜合征患者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所致,25%為繼發腎小球疾病引起。腎病綜合征臨床治療并不困難,但是該病的病理改變較為復雜,相同的治療方法會出現不同的治療效果,部分患者會發展成為急性腎功能不全,高脂血癥、高血壓、大量蛋白尿可促進腎小球硬化。因此腎病綜合征應及早治療,并加強護理,積極防治各種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預后。
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生理及心理實施綜合護理,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飲食護理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有利于患者營養均衡,增強機體抵抗力;藥物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成功率;感染護理能有效切斷各種感染源,防止因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腎病綜合征并發癥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積極預防并發癥有利于基礎疾病的治療,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對腎病綜合征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能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護理實踐中推廣使用。
[1]蔣季杰,范亞平.現代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18.
[2]趙云仙,何英.腎病綜合征病人的護理體會.中華護士雜志,2010,20(4):121.
[3]何林達.原發性腎病綜合征28例護理體會.中國民康醫學,2010,22(12):156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