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霞
老年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有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感染、口腔炎、肢體廢用性萎縮等,早期對并發癥采取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護理臥床患者52例,經過對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在52例患者中,男19例,女33例,年齡65~87歲,臥床時間30 d~4年。
2.1 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 肺部感染是臥床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52例住院患者中,因發熱住院36人,因咳嗽咳痰住院32人。保持病室空氣流通,適宜的溫濕度,冬季要加強房間濕度,開窗通風時注意防止受涼。協助患者翻身叩背,促使有效咳嗽是預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反復拍背能避免分泌物淤積到下呼吸道,有利于支氣管分泌物排出及預防墜積性肺炎。每1~2小時翻身一次,扣背時自下而上,由內向外,每次3~5分鐘,右側臥位叩擊左側,左側臥位叩擊右側。做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有利于痰液排出,可指導患者深呼吸每天3~5次。老年肺部感染常常表現不典型[1],嚴重感染時只有低熱,甚至不發熱,早期僅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臨床護理時注意觀察,采取措施早期預防。
2.2 壓瘡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持續缺血缺氧,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應保持床單位平整舒適,定時翻身,做到“七勤”,翻身時避免拖、拉、推,以30~60度右側或左側臥位,后背和腰部置棉墊,側臥角度盡量杜絕90度,減少切力。臨床護理中發現使用氣墊床可減少褥瘡發生率,在氣墊床上放置薄褥子增加患者舒適度,另外,合理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膳食,能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功能。
2.3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 臥床患者因小便不方便,常減少喝水量,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便秘。囑咐患者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證每天2000~2500 ml飲水量。對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每天用新潔爾滅棉球消毒,0.9%氯化鈉加入慶大霉素沖洗膀胱,按時更換尿管和尿袋,及時傾倒尿液,避免膀胱感染。飲食上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每1~2 d排便一次,如果3~4 d沒有排便,可給予飲服番瀉葉。對發生便秘服用緩瀉劑無效者,使用開塞露或123液灌腸;對有便秘習慣者,應進行日常生活調理指導,可于每天清晨起床后和晚睡前喝適量白開水促進腸道蠕動;對排大便困難者可協助按摩或熱敷臍周下腹部,必要時指挖大便。
2.4 口腔炎 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堅硬、油炸、粗糙、帶骨和嘴嚼費力的食物,注意飯后漱口;對于留置胃管禁食患者,口腔護理每天3~4次,做護理時要注意觀察口腔有無反流食物;使用霧化吸入患者,囑患者每次霧化完畢清水漱口,以預防真菌感染;對大量使用抗生素患者,用2.5%復方碳酸氫鈉漱口,每天3~4次。
2.5 肢體廢用性萎縮 肢體肌肉組織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量較正常明顯減少時可出現退行性改變,這是因為長時間不活動使組織內神經感受器失去了正常刺激,向心性刺激和離心性刺激沖動減少或消失,致使該部血液供應和組織代謝降低,從而導致肌肉和骨組織萎縮,該現象稱之為廢用性萎縮[2]。本組病例中,2例踝關節不能恢復功能位。護理臥床患者時,要保持患者床上肢體功能位,注意足關節不要過度外展,保持內收,協助患者床上活動關節,每天3~4次,每次15~30 min。也可以進行推拿按摩,配合穴位針灸、理療等疏通經絡,加強肢體血液循環。
52例臥床患者中,再度肺部感染5例,壓瘡3例,泌尿系感染1例,踝關節不能功能位2例。通過對52例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了患者痛苦,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也增強了臨床護士的責任心。
[1]吳克琴.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評估與護理.臨床護理雜志,2009,28(1):44.
[2]梁秀蘭.髖人字石膏制動下肢等長收縮訓練預防肌肉廢用性萎縮.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