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腦挫裂傷是指頭部外傷后腦組織發生器質性損傷,這在顱腦損傷中非常常見,多發生于著力部位和對沖部位,損傷腦組織有出血、水腫及壞死的出現,常合并有附近部位的局灶性腦水腫或不同程度的顱內血腫,因為暴力大小和損傷部位的不同,所造成的腦挫裂傷程度也有輕重之分,傷后患者昏迷,多合并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病情發展快,治療難度大,為進一步提高腦挫裂傷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分析總結了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對收治的30例額顳葉腦挫裂傷并腦內血腫并腦疝患者的護理體會,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30例額顳葉腦挫裂傷并腦內血腫并腦疝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分析,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8~78歲,平均年齡52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8例,打擊傷6例,跌傷4例,其他2例,均在受傷12 h內入院。
1.2 方法 對出現意識障礙、額顳葉腦挫裂傷并腦內血腫嚴重的患者進行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引流術治療,其余患者進行常規的脫水、激素及冬眠低溫等方法治療。
經過積極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后,30例患者康復19例(63.3%),緩解8例(26.7%),無效死亡3例(10%),臨床效果明顯。
3.1 術前護理 額顳葉腦挫裂傷患者本身的病情就比較復雜,再加上并發腦內血腫和腦疝更是增加了手術搶救的難度,因此護理工作要積極有效,為進一步手術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患者送院后要立即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輸血、擴容等處理,觀察患者有無意識障礙、瞳孔及其他生命體征,初步推斷是否有并發其他病癥的可能,并將觀察處的癥狀告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術前準備。
3.2 術后護理
3.2.1 觀察意識 患者是否存在意識障礙是判斷是否伴發腦水腫和腦疝的重要依據,因為發生額顳葉腦挫裂傷患者本身的意識就存在障礙,在顱內壓升高的情況下,這種意識障礙會更明顯,所以在手術過后,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保持患者正確體位和呼吸通暢的情況下將頭部略抬高15 cm左右,這樣可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的發生。
3.2.2 觀察生命體征 術后24 h患者的臨床癥狀還不穩定,因此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其中包括患者的血壓、脈搏及體溫等,如果患者血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持續升高,呼吸不穩,脈搏緩慢,這就表示患者的顱內壓升高,正處于腦疝早期,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相應措施處理,防止病情發展為腦疝,手術過后患者普遍有低熱癥狀,根據其發生原因可進行相應處理,感染原因,可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中樞性高熱可應用顱腦降溫儀進行腦內降溫,盡量減少腦內組織的氧氣消耗,降溫過程中需要維持降溫速度的穩定性。
3.2.3 引流管的護理 手術完成后常規放置引流管減少顱內壓,將手術創口滲血及血性腦脊液引流出來,注意引流管的放置和固定,防止引流液的反流引發顱內感染的發生,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并注意引流出來的腦脊液的顏色,24 h定期進行引流袋的更換,此操作過程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外界感染,對于情緒不穩,無意識排斥治療,有可能造成引流管脫落的患者可進行鎮靜鎮痛,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2.4 基礎護理 為了提高患者的康復率需對患者進行精心的基礎護理,其中包括口腔、皮膚及大小便排泄等護理,特別對長期臥床和意識障礙患者的護理,口腔清潔:每天幫助或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清洗,保證口腔清潔,預防感染,鼻腔部位的滲液應用酒精消毒過的棉簽輕柔擦拭;皮膚護理: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經常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大小便排泄的護理:身體移動困難或者意識障礙患者通常會留有導尿管,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注意及時更換導尿管,合理放置集尿袋,防止尿液反流引發感染,每日2次應用消毒后的棉球擦拭尿道口,防止尿道口感染。
3.2.5 飲食護理 由于治療周期長,情緒不穩的患者很容易沒有食欲,長時間下來就會營養不良,但是長時間的治療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的營養支持,平時注意患者飲食搭配,少食多餐,為患者補充充足的營養,禁食刺激性食物,對于顱壓增高的患者要囑咐其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半流質食物,預防過飽引起的腸胃不適。
總而言之,系統合理的護理可以保證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陳宏剛.老年腦挫裂傷并腦內血腫的臨床分析.西南軍醫,2011,13(6):994.
[2] 魏紅翠.腦挫裂傷合并顱內血腫患者的護理體會.基層醫學論壇,2013,17(9):1217.
[3] 王艷玲.25例腦出血的臨床觀察及整體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