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榮
日趨嚴重的醫院感染是一個無形且無情的儈子手,也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醫院環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醫院臨床的侵入性檢查和操作很多,直接或間接經手傳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醫院感染的30%。由此可見:做好手衛生,可減少1/3的醫院感染,減少國家資源浪費,同時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痛苦。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切實提高手衛生執行效率,降低醫院感染率是當前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洗手是一種最經濟、最基本、簡便易行的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病原體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手污染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途徑,手污染的細菌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群,這一途徑比經空氣傳播更具有危害性。目前,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有限,醫院任務非常繁重,在繁忙的醫療活動中,往往忽視了手部衛生,直接導致了由手傳播的醫院感染。
1.1 工作繁忙時手部細菌量成倍增加 在臨床工作中,一名責任護士要管幾名至十幾名患者;治療護士一次治療時間要為患者治療幾十人次,如此大量的工作,要做到每次操作前都洗手,在實際工作中難度較大。工作繁忙時將其與正常情況下的手部帶菌情況進行比較,平均菌量高出幾倍,從而使醫院交叉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
1.2 影響醫院護理人員手部衛生的主要因素
1.2.1 醫院的管理因素 對洗手或擦手的效果進行有效監控,是未來醫院應該重視的環節。有部分醫護人員認為科室或醫院對洗手或擦手沒有足夠的重視是其手衛生執行的影響因素。有報道指出,來自同事的榜樣和反饋對個人行為有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醫院相關部門應對護理人員的手衛生進行定時或不定時地有效監控,加強護理人員間的交流,以促使其改善手衛生行為。實踐證明,護理人員手部衛生狀況的改變對醫院感染率的變化有一定影響。
1.2.2 醫護人員的認知因素 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的知識水平,對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有重要意義。大部分醫護人員對個人對洗手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者忘記了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洗手。一些護士甚至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洗手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并對洗手具有除菌作用持懷疑態度等。這些說明護理人員對手衛生行為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對手衛生的認識仍存在不足。因此,醫院有關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護士手衛生的教育。
1.2.3 醫院洗手的設施因素 洗手設施是導致洗手合格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報道,洗手設施可導致醫務人員洗手后的二次污染。目前,許多醫院的手控式水龍頭和肥皂上攜帶了大量細菌,因而洗手肥皂與水龍頭污染細菌總數嚴重超標。同時,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公用毛巾擦手使菌落數增加59.57倍。毛巾的整個清洗消毒處理過程易因人為因素而造成毛巾消毒不徹底,從而導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險。盡管使用一次性紙巾干手是干凈的干手方法,但費用使醫院難以接受。因此,為了減少因手引起的感染,醫院管理部門要為醫務人員提供相應的措施,改善設施環境,以提高手衛生。
1.2.4 醫護人員的工作因素 絕大多數護理人員認為“工作”忙是影響其執行手衛生的最主要原因。危重患者病情危重,護理人員接觸患者的幾率就增高,不同年齡、學歷、職稱的護士的洗手率沒有顯著性差異,而不同性質病房護士的洗手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危重癥病房的護士洗手率較其他病房的護士洗手率高。這與醫院相關部門對不同性質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與手衛生強調程度存在差異。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危重癥病房護士的洗手率出現下降,說明洗手率與工作量大小呈負相關的關系。
1.3 洗手與手消毒方法 衛生部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對于醫務人員洗手方法要求是“六步洗手法”。有作者進行了不同的洗手方法或不同消毒液的比較研究。于勤等進行了手的不同消毒方法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對該院在班護士150名隨機分3組進行監測,分別為試驗1組:0.2%過氧乙酸液毛巾擦洗手;試驗2組:百能牌消毒劑擦洗手;對照組:肥皂流動水洗手。結果顯示3組消毒前后除菌率依次為98.0%、96.0%、78.0%,試驗1組及2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作者認為0.2%過氧乙酸與百能牌消毒劑對手的消毒效果相仿,而百能牌消毒劑使用較簡單、方便。也有研究認為,用“六步洗手法”加常用消毒液消毒或用潔芙柔松寧消毒液六步洗手均可達到良好的除菌效果。因此,在衛生部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沒有強制規定消毒劑,讓各個醫療單位自行選擇。
1.4 微生物學監測方法 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進行采樣及細菌培養,Ⅰ、Ⅱ類環境手部細菌菌落數≤5 cfu/cm2,Ⅲ類環境≤10 cfu/cm2為合格,均不得檢出致病菌。
大部分護理人員懂得手衛生的重要性,明白手衛生能夠降低醫院感染率。然而,多數文獻的研究報告都認為在臨床護理人員中手衛生的合格率低。洗手不合格主要表現在洗手時間短、洗手范圍小和洗手方法不正確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的合格率僅為58.33%,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后,手合格率明顯提高至95.00%。課間速干手消毒劑可有效去除手部細菌,使手衛生合格率提高。應樹立手衛生新觀念,認真落實手衛生制度,重視各項操作前的洗手,將六步洗手法與速干手消毒劑合理運用、優化組合,使雙手達到清洗與消毒的目的。
3.1 加強醫院行政管理及對手部衛生的宣傳培訓 首先有計劃地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全院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和知識水平。將手衛生納入醫院感染控制質量考核內容,不斷強化醫務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其次制定操作性強的手衛生管理制度,認識到手是傳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不斷提高整體綜合素質,從思想上重視洗手,自居加強手衛生意識,明確洗手的目的,即保護自己也保護滅菌物品不受污染,更重要的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傳播、保護患者,加強手衛生是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環節。
3.2 使用快速手消毒劑可提高手部衛生依從性 提高醫務人員的手部衛生依從性主要集中在快速手消毒劑的使用上。在全院各科室推廣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尤其對工作量較大的科室,由于工作忙,而專用洗手設施有限,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的醫務人員極少,有的醫務人員雖然執行了洗手,但洗手效果很差;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極大方便了醫務人員手消毒,為醫務人員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手消劑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抗菌作用源于對蛋白質的變性作用,乙醇的殺菌作用速度最快,以含乙醇為主的手消毒劑可以快速地降低皮膚表面的暫居菌,等優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衛生依從性,確保醫務人員清潔的雙手進行各種醫療活動,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4.1 強化工作人員手衛生及培訓 要求醫務人員掌握并熟練應用六步洗手法,張貼六步洗手法彩圖,提醒醫務人員勤洗手、正確洗手。同時應將手衛生納入醫務人員“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內容,不斷強化其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意識與知識水平。
4.2 完善洗手環境及設備 改善洗手設備,設專人負責將洗手液容器每周刷洗消毒一次,并更換洗手液,并定期檢查洗手環境及洗手液是否符合要求。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特別是高危科室,使醫務人員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從而提高洗手依從性。
4.3 提高工作人員的洗手依從率及洗手合格率 強化洗手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預防醫院感染傳播,在規范操作程序的同時,提高對醫院感染的重視。保護患者,而避免交叉感染。
總之,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切實做好手衛生的管理和監控,將手衛生制度落實到實處,對于切實改善手衛生狀況,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醫院領導務必監督醫務人員不斷提高洗手依從性和合格性,此舉對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具有事半功倍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