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平
急性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OCT檢查形態學特征分析
吳宇平
目的探討急性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檢查的形態學特征。方法對215例急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患者行OCT檢查,主要觀察患者的神經及色素上皮層的形態特征。結果經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檢查可清晰顯示患者的神經和色素上皮層的脫離狀態,其中單純神經上皮層漿液性脫離182例,占總例數的84.65%;單純色素上皮層脫離8例,占總例數的3.72%;神經上皮層合并有色素上皮層脫離的有25例,占總例數的11.63%。結論急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OCT檢查常見的OCT表現為單純的神經上皮層脫離和神經上皮層合并色素上皮層脫離的形態學改變。
急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OCT檢查;形態學特征
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眼病,多發生于中青年男性[1]。其臨床特點是患者視力下降,中心暗點、視物變形、色覺障礙。臨床上確診多依靠熒光血管造影(FFA), 但是熒光血管造影屬于創傷性檢查,也容易引起過敏反應[2]。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是目前應用于臨床診斷該病的較好方法,其無創傷,靈敏度及分辨率高,可重復性好[3]。OCT檢查能夠清晰顯示眼內結構的斷層圖像及位置和結構,可起到類似于活體組織病理學觀察的作用。OCT目前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CSC的診斷和治療后隨訪都提供了良好的幫助。為了探討急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OCT檢查形態學特征,本次研究選擇了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醫院門診確診為CSC的患者OCT 圖像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患者215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門診確診為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后予行OCT檢查。215例患者中,男 168例,女47例,年齡 22~68歲,平均46.2歲,病程1 d~2周,視力0.08~1.0。
1.2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生產的 Topcon3DOCT-1000 型掃描儀進行檢查,以黃斑中心凹為坐標中心, 掃描深度5 mm,長度為6 mm,水平或放射線性掃描, 分辨率10μm。對圖像形態進行觀察分析后選擇清晰圖像儲存于磁盤中。
2.1圖像表現為神經上皮層脫離 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輕微隆起,邊界清楚,,其下為液體積存的低反射暗區,底部見高反射的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光帶,可合并神經上皮層水腫,IS/OS層增厚。共有神經上皮層脫離患者182例,占總例數的84.65%。
2.2圖像表現為色素上皮層脫離 單純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脫離,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一起隆起,神經上皮層較薄,下可見暗紅色隆起光帶。共有單純色素上皮層脫離患者8例,占總例數的3.72%。
2.3圖像表現為神經上皮層合并有色素上皮層脫離 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并色素上皮層脫離,神經上皮層脫離的同時可見色素上皮層的同時脫離,在神經上皮層的脫離區域可見拱形隆起的色素上皮暗紅色高反射光帶。共有神經上皮層合并有色素上皮層脫離的患者25例,占總例數的11.63%。
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主要是由于血-視網膜屏障破壞后導致視網膜的上皮組織受到損害,進而引起周圍血管、神經的損害,毛細血管液體中細胞滲漏,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脫離所引起的[4]。有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和患者的精神緊張及壓力過大有關。患者多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模糊、不明原因遠視等[5]。在臨床上通過眼底鏡、FFA 等檢查方法確診。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是20世紀90年代研發并應用于眼科臨床的[6]。OCT檢查具有非創傷性,主要是通過紅外光波衍射的方法對視網膜結構進行斷層掃描,能較好的顯示視網膜的形態,對于進行科學研究是一種很好的幫助手段[7]。因為OCT 具有的高分辨率和無創性的特點, 其對用來發現小的上皮脫離最有效,能較敏感地發現FFA檢查中未見任何異常熒光的非典型視網膜隱性滲漏病變,表現為局限性漿液性神經上皮淺脫離, 發現后還能針對脫離部位進行可靠分析,觀察視網膜下液的情況, 針對患者情況進行治療。OCT檢查還可提供 CSC 的定量信息,量化測量脫離的寬度和高度等,數據也相對于其他檢查要可靠一些,因此目前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研究[8]。當患者有相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視物模糊及遠視等癥狀時可考慮行 OCT 檢查。
在本次的研究中發現215例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中單純神經上皮層漿液性脫離182例,占總例數的84.65%;單純色素上皮層脫離8例,占總例數的3.72%;神經上皮層合并有色素上皮層脫離的有25例,占總例數的11.63%。這些患者的OCT圖像主要表現為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有脫離,其次為色素上皮層合并神經上皮層脫離,而最少的為單純色素上皮層脫離。這也反應了在臨床中大部分病例是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脫離,而色素上皮層脫離病例數少,也難于依靠其它檢測發現。由于 OCT 檢查對黃斑周圍組織及其漿液光學反射不同,也容易發現淺的或很小的神經上皮組織脫離; 對單純的色素上皮層的脫離臨床檢查也比較方便, 并提供臨床指導,這一點是OCT檢查優于其他檢查的主要方面。
綜上所述,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常見的OCT表現為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和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并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脫離。OCT檢查對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診斷、鑒別診斷和隨訪有重要意義。
[1] 林冰,孫祖華,李巖,等.急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自身熒光和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圖像特征.中華眼底病雜志,2012,28(4):321-324.
[2] 毛愛玲,周才喜,魏煒,等.眼底伴有灰色病灶的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光學影像學特征.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9):1049-1053.
[3] Lewis GP, Charteris DG, Sethi CS, et al. Animal models of retinal detachment and reattachment: identifying cellular events that may affect visual recovery. Eye, 2008, 16:375- 387.
[4] 周小明,郝保安,彭錫嘉,等.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眼底近紅外線成像特征.眼科新進展,2011,31(10):976-979.
[5] 趙潺,董方田,高潔,等.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特征.中華眼底病雜志,2011,27(4):318-322.
[6] 禹海,夏國英,高明宏,等.頻域相干光斷層掃描觀察急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形態學變化特征.中華眼科雜志,2011,47(6):508-515.
[7] Guerin CJ, Lewis GP, Fisher SK, et al DH. Cone photo receptor recovery after experimental detachment and reattachment: an immunocyto chemical, morpholog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8,44:416- 425.
[8] 孫莉,彭錫嘉.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吲哚青綠造影特征.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5):375-377.
528437 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