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仁沙·米吉提
產后子癇16例臨床分析
米仁沙·米吉提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終止妊娠可以解除病因,病情會好轉,但若終止妊娠后治療不當,卻會使病情加重,導致產后子癇發生。現分析新疆咯什疏附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6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子癇患者,以找到預防其發生的方法。
1.1一般資料 產后子癇16例,初產婦10例,經產婦6例。16例子癇患者發病年齡16~38歲,平均年齡25歲。發病孕周(32-42+2)周,平均孕周(37±4)周。13例無系統產前檢查,3例規律產前檢查。12例發生于剖宮產術后,4例發生于陰道分娩后,其中合并產前子癇2例,產時子癇1例,有11例子癇發生在產后48h內,有2例發生在產后48 h后,有1例發生在產后5 d。8例患者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等前軀癥狀,產前尿蛋白(+~++++),其中(+++)以上患者12例。13例血壓≥140/90 mm Hg,3例血壓<140/90 mm Hg,產后應用硫酸鎂治療3例。子癇抽搐1次者12例,抽搐2次者4例。
1.2治療方法 16例患者發生產后子癇后立即置開口器以防舌咬傷,采用硫酸鎂、甘露醇、安定、嗎啡或冬眠合劑,血壓控制不理想者加用酚妥拉明降壓治療,血壓降至140~150/90~10 mm Hg后改為口服硝苯地平等降壓藥。
16例患者經過上述治療后全部痊愈出院。復查尿蛋白+3例,++6例,無并發癥發生。
3.1產后子癇的原因
3.1.1子癇前期患者產后24 h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先因腹內壓驟降回心血量減少,后因胎盤循環阻斷組織間液回流回心血量增加,基于上述病理生理血壓先降后升,如不認真監測血壓,積極調整降壓、解痙鎮靜藥物用量,病情仍會加重。一些常見的誘因如忽略子癇前期患者產后疼痛的刺激,產婦分娩后過度興奮,以及醫護人員對產后一過性血壓下降至正常的重度子癇前期產婦放松警惕,不重視輕、中度妊高征的產后管理,均為產后子癇的原因。本組病例有9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后一過性血壓下降至正常,未應用硫酸鎂及鎮靜劑,發生產后子癇。
3.1.2本文資料主要來源于農村患者,大部分孕婦缺乏系統孕期保健臨產后入院,醫務人員不能在很短時間內對其病情作出正確評估,從而延誤治療導致產后子癇的發生。本研究中有3例合并妊娠期蛋白尿患者,入院時尿蛋白+++,血壓正常,未加強產后監測,而導致產后子癇的發生。
3.2產后子癇的預防
產后子癇對孕婦構成極大危害,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特別要警惕臨床上無典型妊高征表現的產后子癇;加強孕期保健重要性的宣傳工作,結合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搞好孕產婦保健;治療妊高征要系統、規范。由于子癇前期產婦產后血壓的恢復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對產后仍有癥狀和體征的患者,必須繼續按子癇前期給予合理治療。目前認為對產后子癇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藥物仍是硫酸鎂,對原有子癇前期或有前驅癥狀的產婦,產后應延長硫酸鎂的治療時間直至臨床癥狀消失24 h以上。并加強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產后護理,保持環境安靜,避免聲光刺激,這樣有助于減少產后子癇。
844100 新疆喀什疏附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