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鑫
女性盆腔結核的超聲診斷與鑒別
劉晶鑫
目的分析超聲在女性盆腔結核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為臨床提供可靠的依據。方法對40例盆腔結核患者進行跟蹤隨訪,穿刺活檢、手術病理對照,研究每個病例聲像圖特征并進行分類總結。結果超聲診斷盆腔結核病理符合率達92.5%左右。結論超聲可以判斷盆腔結核病變波及的范圍與周圍組織及血管的關系,具有無創性、無痛性、安全性、可重復性等優點。
盆腔結核;超聲表現;鑒別診斷
1.1一般資料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對40例盆腔結核患者進行分析,這些患者經過跟蹤隨訪,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手術病理證實。其中盆腔積液者為26例,(分為游離性盆腔積液18例,局限性盆腔積液8例)盆腔包塊者11例,(混合性包塊7例,實性包塊4例)子宮內膜結核者2例,輸卵管結核1例。
1.2檢查方法 儀器是EUB-6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方法:患者適當地充盈膀胱,取仰臥位,在下腹部進行縱向與橫向多切面掃查。如果需要穿刺活檢,需要配備穿刺針、穿刺架等備品,必要時由婦科醫生配合經陰道后穹隆進行穿刺,子宮內膜結核要進行診斷性刮宮。
2.1盆腔結核的聲像圖特征
2.1.1盆腔游離性積液 表現為積聚于盆腔的片狀液性暗區,大量積液時,子宮、輸卵管、卵巢漂浮在其中,內可見多條纖維分隔光帶,腹腔內也可見形態不規則的液性暗區,腸管回聲呈“疊被征”。
2.1.2盆腔包裹性積液 表現在盆腔內子宮周圍存在單個或多個包裹性液性暗區,呈圓形、卵圓形或形態不規則,邊界尚清晰、壁厚、粗糙,內部常常有分布均勻的點狀回聲,子宮附件清晰可見。
2.1.3混合型包塊 表現為盆腔內有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的包塊回聲,內部回聲雜亂,有高、中、低、無四種回聲,附件顯示不清晰,與包塊形成粘連,子宮尚能辨認。包塊后壁多為腸袢粘連組成,腸壁回聲增強,粗糙,可見斑片狀強回聲或結節。
2.1.4實質性包塊 表現為盆腔內可見形態不規則的包塊,邊界較清晰,內部回聲為中低回聲,分布不均勻,附件顯示不清晰。子宮可以顯示。
2.1.5子宮內膜與輸卵管結核 子宮內膜形態不規則,與子宮肌層分界不清,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及點狀、斑片狀強回聲,后方伴聲影;輸卵管結核表現為輸卵管增粗,管壁增厚,呈結節狀或串珠樣,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包塊。
2.2病理符合率對照 40例盆腔結核患者,超聲診斷符合者37例,符合率為92.5%。其中14例穿刺取活檢病理證實,26例經抽取盆腔液體做脫落細胞檢查及細菌培養找到抗酸桿菌證實。3例誤診病例其中1例為盆腔炎癥,1例為卵巢癌,1例為卵巢囊腺瘤。
盆腔結核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疾病,近年來,隨著全世界范圍結核發病率的上升,女性盆腔結核也呈上升趨勢[1]。女性生殖器結核發生于20~40歲婦女,80%至90%為育齡婦女,但也可見于絕經后的老年婦女[2,3]。本組平均年齡29歲。臨床癥狀表現很不一致,癥狀輕重不一,有的患者并無癥狀,不孕常是癥狀之一,當累及盆腔腹膜時可表現為盆腔積液,盆腔包塊,腹痛,可有結核菌的中毒癥狀,如低熱、盜汗、乏力、消廋、全身狀況差等。
盆腔結核的超聲表現復雜,需與其他疾病相鑒別。盆腔彌漫性積液需與肝硬化腹水、出血、生理性盆腔積液相鑒別。肝硬化腹水時,肝脾回聲隨之改變,腹水清晰,腹水化驗檢查為漏出液,腹腔出血常有外傷史或宮外孕破裂引起的。生理性盆腔積液,超聲表現為子宮、附件正常,積液較少。局限性積液應與卵巢囊腫、囊性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囊腺瘤相鑒別。卵巢囊腫,包膜光滑,邊界清晰,分隔光帶呈細線樣、均勻,液性暗區中無點狀或團塊狀強回聲。囊性畸胎瘤,邊緣光滑,內部見粗點狀強回聲浮于液性暗區中,有閃爍感,有的可見回聲分層。巧克力囊腫有痛經史,液性暗區中有密集的粗點狀回聲,分布不均勻。卵巢囊腺瘤,輪廓清晰,壁薄,液性暗區中無斑點狀或團塊狀回聲,乳頭狀囊腺瘤,壁及隔上見點狀回聲,囊隔呈細線樣,均勻。混合性包塊、實質性包塊需與實性畸胎瘤、巧克力囊腫實質型、庫肯勃瘤、原發性卵巢癌相鑒別。實性畸胎瘤邊緣光滑,內部見粗點狀回聲,似半固體狀,加壓后可移動,并可見團狀強回聲后有聲影。巧克力囊腫實質型外形不規則,大小不等,邊緣毛糙,表面不光滑,壁厚,內部呈均勻的低回聲,后方回聲有增強效應。庫肯勃瘤病變常累及雙側卵巢,呈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表面光滑,邊界清晰,無明顯包膜,內為不均勻實質回聲,有液化壞死時可呈液性暗區,同時伴有腹水。原發性卵巢癌形態不規則,壁厚,邊界不清,回聲不均勻,雜亂,可見點狀、團塊狀強回聲,壞死液化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子宮內膜結核需與子宮內膜增殖癥、不全流產子宮內膜、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鑒別,子宮內膜增殖癥,子宮大小正常或均勻性增大,內膜厚達2 cm,邊緣光整,呈梭形或橢圓形強回聲,沿宮腔線分布,內部回聲不均勻,無局限性隆起,子宮肌層回聲均勻,可隨月經周期變化。不全流產有停經史,子宮增大,宮腔內可見散在的團塊狀強回聲及小液性暗區,分布不均勻,內膜邊緣不清晰。子宮內膜炎,子宮增大,子宮內膜線增厚,邊緣不光整,外形不規則,內見散在的液性暗區和點狀強回聲,肌層常被炎癥浸潤而增厚,回聲減低。黏膜下肌瘤,子宮增大,前后徑增大明顯,內膜線中斷,可見局限性隆起,呈球狀強回聲。子宮內膜癌,子宮增大,子宮內膜增厚,形態不規則,回聲不均勻、紊亂,有點狀、團狀強回聲和散在的液性暗區與子宮肌層分界不清,向肌層浸潤。診斷性刮宮可最后確診子宮內膜疾病。
[1] Turgut T, Akbulut H,Deveci F,et al.Serum interleudin 2 and neopterin levels as useful markers for treatment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Tohoku J Exp Med,2006,209: 321-328.
[2]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6(23):437-438.
[3] 顧美皎,戴鐘英,魏麗惠.臨床婦產科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27:32-33.
130500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電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