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廖艷
·經驗交流·
古代健腦益智養生方法初探
張聰 廖艷
健腦益智歷來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重視對腦的養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健腦益智。本文從胎教健腦、健腦益智游戲及玩具、益智食物、益智藥物、傳統導引術、針灸按摩等角度闡述了古人健腦益智的方法,對現代養生康復提出新思路。
健腦;益智;方法;古代文獻
健腦益智歷來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重視對腦的養生,通過各種方法健腦、增智是古代古人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作者對古代健腦益智方法做以總結,以期對現代養生保健提供新的路徑。
古人認為,孕婦在孕育胎兒期間應該注意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修養的提高,以生育品性端正,健康長壽,聰明智慧的后代。如《婦人大全良方》記載:“子在腹中,隨母聽聞。自妊娠之后,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視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男女既生,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可見,外象內感的理論包括了從精神修養到飲食起居以及孕婦言行舉止等方面。《外臺秘要》對于養胎強調“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庶事清靜”,則“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慧無疾”。可見,外在的環境對于胎兒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與現代優生理論強調早期胎教是一致的。
古人重視對于兒童智力的啟迪、激發,這在中國古代多種益智游戲和益智玩具的發明創造及應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古代益智游戲主要包括中國象棋、圍棋、麻將,益智玩具主要包括七巧板、華容道、魯班鎖、九連環等,古代人自孩童時期就已經開始有意無意地運用這些益智玩具和游戲開始了童智啟蒙。
如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發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規”和“矩”。七巧板是由七塊板組成的,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因為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又如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是智力的較量,有助于智力的開發和提升。圍棋又有“弈”、“碁”、“手談”等多種稱謂,是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屬于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東漢班固在《弈旨》記載“下棋以至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圍棋聚精會神于棋與道家氣功聚精會神于丹田同出一源。”這對于智力的開發、提高是有很大幫助。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圍棋能夠讓人的精神集中,有助于養生。這些游戲和玩具不僅能夠鍛煉人的智力,還能通過運用左右手,對于大腦進行有益的刺激。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古人十分注意運用日常飲食進行養生保健,防病于未然。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就有記載“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千金要方·食治篇》中也記載“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這里的食養、爽志均包含健腦、益智的內容。《中醫飲食營養學》[1]中記載的具有益智健腦功效的食物注意包括粳米、蕎麥、核桃、葡萄、菠蘿、荔枝、龍眼、大棗、百合、山藥、茶、黑芝麻、黑木耳、烏賊魚等。應用食物健腦益智具有安全無毒、可長時間應用、價格相對藥物低廉的優勢,易被人們接受。
運用藥物健腦益智不僅體現在養生保健方面,也體現在疾病的早期康復和預防復發方面。作者查閱古籍文獻中具有明確記載健腦、增智等相關功效的藥物,包括石斛、人參、黨參、黃芪、山藥、黃精、茯苓、大棗、鹿茸、菟絲子、紫河車、肉蓯蓉、鎖陽、玄參、地骨皮、甘草、刺五加、淫羊藿、仙茅、麥門冬、天門冬、龜板、枸杞子、桑葚、熟地、何首烏、女貞子、牛膝等,部分藥物屬于藥食同源物品。這些藥物常用于大腦損傷性疾病如中風、腦癱、癡呆等疾病的康復中,以復方形式體現居多。
包括氣功在內的傳統導引術對于益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學說:儒家的“靜而能慮”說,如宋代《昭德新編》記載“水極靜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道家的“還精補腦”說,如《道德經》強調“致虛極,守靜篤”,可使人“面色光渙,耳目聰明”;佛教的“定能生慧”說,如《性命圭旨》記載“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靜而能知,心空而能靈,心誠而能明,心虛而能覺”。在這三種學說的影響下,清靜無為、煉精還腦、參禪打坐成為古人用于健腦增智的常用方法。如《易筋經》中有“古人善采咽者,……蓋取陰陽精神,益我神智”。《諸病源候論》亦載有采月華以補腦髓的方法。現代研究也認為氣功、導引等傳統養生方法具有改善記憶力、注意力、思維、提高想象力、增智等作用。
古人還經常利用按摩方法,在具有增智作用的穴位上進行按摩,不僅能夠健腦,對于一些損智性疾病還有一定的康復作用。作者查閱古籍文獻中具有健腦、增智功效,或者常用以治療髓減腦消、健忘等腦相關性疾病的穴位有百會、四神聰、太陽、印堂、風池、翳風、安眠、巨闕、章門、大椎、膏肓、神道、心俞、腎俞、命門、少海、內關、列缺、神門、養老、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大鐘、照海、懸鐘、氣海、關元、神闕等。古人通過針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應用于這些穴位,能夠起到腦保健的作用。如傳統按摩技術中的鳴天鼓,長期應用具有醒腦強智的作用。
從以上古人健腦益智的方法可以看出,古代對于健腦益智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涉及到人們最關注的藥物治療,更多的是涵蓋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飲食、運動、娛樂。同時,不僅關注成年人的腦健康,更能夠注重受孕養胎,從源頭上對人的腦健康加以保護。這些健腦益智的方法對于現代人的日常養生和疾病康復具有一定的啟示。例如,如何在社區人群中普及傳統健身術,既能養生,又能防病;如何將古人優生優育的理念滲透到備孕期及懷孕期,同現代優生優育理論一起為生出更健康、聰明的寶寶提供建議和方法等。
此外,在重視養生的同時,還應加快研究利用這些傳統健腦益智方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治療。目前已有學者做了相關嘗試,如彭越[2]應用中醫導引術對于恢復期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進行了相關臨床研究,認為導引術能夠放松身心,緩解由緊張等不良情緒導致的肌張力增高。導引有利于精神的調攝,使精神內守,當患者處于良好情緒時,更有利于患者接受訓練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隨著多種健腦益智方法應用于日常和臨床,將為人們的養生康復提供新的途徑。
[1] 翁維健.中醫飲食營養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 彭越,邢若星,徐文艷,等.“中醫導引術”療法對恢復期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5):443-444.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級課題“健腦益智養生理論及方法的古代文獻研究”資助
100029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