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
麻醉后恢復室亦可稱為麻醉后監測治療室,是對麻醉手術后患者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直到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到穩定的單位。在國內很多大醫院雖然設有恢復室,但是有關恢復室護理質量控制的報道卻不是很多。從我科設有恢復室啟用到至今設置了一套很適合控制恢復室質量的護理管理系統,實踐效果良好。有人認為實施麻醉后恢復室的護理質量控制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手術后早期出現嚴重并發癥且降低病死率。
患者就醫時間從上午8時至晚上7時,但是由于患者復蘇的治療需要,經常要加班開放到晚上9時左右。每天收治大量患者。從使用至今共收治病例患者的年齡自出生幾小時至90歲不等,從來沒有1位患者在恢復室復蘇期間出現嚴重并發癥或者死亡。
2.1 護理準備 麻醉之后恢復室護士每天上班后需要做的工作有調節恢復室室溫在22℃~24℃、濕度50%~60%,檢查各種儀器設備,包括吸引器、呼吸機、監測儀、氣管插管工具等儀器設備,確保儀器設備運作良好,檢查搶救藥品齊全并一直處于備用狀態,檢查中心供氧壓力是否達到正常標準及供氧裝置是否損壞。
2.2 嚴格的床旁交接班制度 當患者被送進恢復室的時候,由負責該患者的麻醉醫師和巡回護士與恢復室麻醉醫師及護理人員進行床邊交接班,詳細了解手術情況、麻醉方法和術中處理情況,時刻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呼吸頻率及深度,觀察患者意識是否清醒,檢查手術部位、輸液、各種管道的情況,仔細做好床邊交接班,詳細記錄觀察資料。
2.3 轉出護理患者 經恢復室觀察護理,患者意識逐漸清醒、生命體征平穩、符合轉出標準,需要由恢復室麻醉醫師和護士一起護送患者返回普通病房;若患者病情不穩定或者需進一步呼吸支持,這就需要麻醉醫師與手術醫師進行商量,送入ICU監測治療。患者送到病房或ICU之后,由恢復室麻醉醫師與護士和病區醫師及護士在床邊交接班,詳細填寫交接班記錄,且告知注意事項,保障患者安全。
手術結束后早期,因為各種麻醉藥作用還沒有完全清除,所以是各種術后并發癥的高發期。據調查,術后死亡病例高達一半以上是發生在術后第一個死亡原因,且并發癥的出現,主要是提示術前準備不夠充分,麻醉處理不充分或恢復室麻醉醫師及護士的處理欠妥當。當兩藥同時靜注后,若出現心律先快后慢,嚴重者會出現心動過緩,應該與新斯的明同時靜注適量的阿托品,之后再追加預定值的其他藥物。呼吸道欠通暢、呼吸異常、口鼻咽手術切口、滲血、分泌物堵塞、肥胖、老年人口咽部組織松弛易發生舌后墜等都是常見的發病原因。老年患者的重要臟器代謝逐漸功能下降,麻醉藥物的代謝清除比較減慢,加上術前并發癥多,并且多有潛在性酸中毒的危險。抵抗缺氧時間明顯減少,惡性腫瘤比例增加,而胃、食管癌比例也會上升。患者因為長期進食困難,多數會伴有慢性營養不良,這也是致使老年患者麻醉恢復延遲的主要因素[1]。膽囊切除,膽管探查各項檢查,所占比例多數為年輕患者。早期,末次追加肌松藥之后,使用肌松拮抗劑和較大劑量多沙普侖且早期拮抗不但延長肌松恢復時間,而且使肌松恢復速率減慢,多沙普侖為非特異性呼吸興奮藥,當起效時間達到高峰時,作用會持續。當其作用達到高峰時,潮氣量會增大,若倉促拔管,等到作用高峰一過,再也許會再次陷入呼吸抑制,所以拔管時機的選擇極其重要。結腸癌根治手術為女性肥胖患者帶來福音。當出現低氧血癥后,面罩加壓呼吸治療效果不理想,需要再次插管,這樣可能與肥胖患者頸短、麻醉藥物殘余作導致舌后墜,造成氣道欠通暢以及功能余氣量減少,使切口疼痛導致腹肌痙攣引起低氧血癥等。有關術后惡心嘔吐,本調查發現,這與患者的麻醉藥物,手術種類,術后止痛藥的使用有關。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致其原因有可能是與女性體內的促性腺激素或其他激素的水平有關。小兒靜脈麻醉的發生率與之前相比明顯下降,也許是與棄用以往單純使用氯胺酮靜脈,全麻而常規應用異丙酚,異丙酚降低了生生率和重防性使用止吐藥有關。小兒口鼻咽手術,成人胃腸道手術的發生率較高,也許與分泌物及手術刺激有關。清醒后靜注曲馬多過快的發生率高,氫溴酸高烏素比曲馬多止痛的發生率低,預防性使用止吐藥可使發生率降低使蘇醒延遲這樣于麻醉藥物相對過量和術中低氧有關,也與術前、術中不恰當的用藥有關。之前有過病例,老年患者術前用藥為東莨菪堿,讓術后蘇醒延遲。煩躁,導尿管對尿道,膀胱的刺激是男性患者煩躁的常見原因。切口疼痛,尤其是在術畢沒有清醒時,患者使用較大劑量的納洛酮拮抗阿片類藥物后。腦外傷術后,智力下降,對陌生環境適應能力差,缺乏安全感,致使煩躁不安,在親人入室陪伴之后立即安靜合作。阿托品當作術前用藥,術中糾正心動過緩,大劑量阿托品會使中樞有明顯興奮作用,能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多語、譫妄等多數現象,對些藥物對老年患者一般屬于禁忌藥物。
[1]謝榮,楊拔賢.現代臨床麻醉和重癥監測治療手冊.第1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