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濱 張艷梅 王艷英 任重賢 于海英
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與臨床處理的體會
楊亞濱 張艷梅 王艷英 任重賢 于海英
目的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處理辦法。方法回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產后出血2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對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經過正確處理,無并發癥,無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結論醫生要重視產前預防、正確處理產程,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降低產婦病死率,提高產科質量。
產后出血;原因分析;處理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以內陰道流血量≥500 ml,是產科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產后出血發病突然,病情兇險,如搶救不及時,休克時間過長,會威脅產婦的生命,因此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筆者對20例產后出血的病例診斷與處理體會進行總結匯報。
1.1一般資料 從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處理產后出血20例,年齡27~44歲,孕周36~40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4例,產后1 h內出血15例,產后24 h內出血5例。單胎17例,雙胎3例。發病原因子宮收縮16例(占80%),胎盤因素2例(包括臍帶帆狀附著臍帶斷裂致胎盤滯留1例,多次流產史致胎盤、胎膜粘連1例),凝血功能障礙1例,軟產道損傷1例,出血量500~700 ml。
1.2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與原因分析 ①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量≥500 ml或2 h內出血量≥200 ml,收集和測定24 h失血量,根據稱重法、容積法、面積法,>500 ml診斷為出后出血,超過1000 ml為產后大出血[1]。②出血原因分析。①宮縮乏力性出血。血液可凝固,查體子宮軟,輪廓不清,按壓宮底有大量血塊存積于宮腔內,當產婦出現休克時已為時過晚[2]。②胎盤因素。胎盤粘連比較常見,與剖宮產術與高齡產婦的增加是高危因素,出血呈間歇性,顏色暗紅,有凝血塊。③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后即發生,多呈持續性,流出的血液顏色鮮紅,可自凝,經認真檢查產道不難發現損傷部位。④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呈持續性,開始時血液可自凝,后來不凝。
2.1產婦一旦發生產后出血,應立即搶救,及時有效地止血,補充血容量的同時迅速準確地查明出血的原因,準確測量出血量,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并注意補充凝血因子,防止DIC的發生。①對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產后出血,首先囑產婦排空膀胱,采取按摩子宮、應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加強宮縮,刺激乳頭等。注意不能隨意加大催產素的用量,以免引起血壓升高,必要時采取宮腔紗條填塞壓迫止血或結扎髂內動脈的辦法,時在沒有效果考慮子宮切除術。②對臍帶帆狀附著臍帶斷裂胎盤滯留者,等待胎盤自然剝離用手取出[3]。對胎盤粘連者在術前手術醫師應結合B超明確胎盤位置,以便選擇更合適的子宮切口。③對軟產道損傷的部位如子宮下段、宮頸、陰道或外陰給予縫扎止血。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時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快速輸液的同時要注意產婦情況,以免輸液過快發生急性肺水腫。④凝血功能障礙的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輸成分血,迅速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補充凝血因子,靜注止血藥物。
2.2結果 經過正確處理,本組全部患者無并發癥,無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
產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宮收縮乏力占首位,占產后出血總數的70%~80%[4]。本文中20例產后出血的原因宮縮乏力16例(占80%),與文獻報道數據相符。產后出血包括早期產后出血和晚期產后出血,早期產后出血是發生在產后24 h,晚期產后出血發生在產后24 h~6周。其次是胎盤因素。要想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早期預防極其關鍵。孕期糾正貧血,定期產前檢查,加強孕期保健,做好產前指導,推廣醫院接生,控制并發癥的發生,發現高危妊娠的孕婦不能繼續妊娠時應及時終止妊娠。妊高癥、肝炎、貧血、血液病、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孕婦應提前入院。嚴密觀察產程進展、胎心宮縮情況,正確應用縮宮素,嚴格掌握陰道助產的指征、產后嚴密觀察,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降低產婦病死率。
[1] 張維艷.產后出血的臨床救治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0,5(22):43-44.
[2] 胡西亞,陸敏杰.產后出血的診治體會.新疆醫學,2010,40:73-75.
[3] 齊文秀.袁義秋.產后出血的處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2011,9(12):321-322.
[4] 高海伶.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和處理.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9):65-66.
163316 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