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東 王建華 李勇基 羅巍 謝仁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80例臨床分析
陳俊東 王建華 李勇基 羅巍 謝仁岐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對其資料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癥狀、胸片等表現不典型,本組80例患者經全面整體的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75例,后行門診及疾病防治所繼續治療。死亡5例,死因為合并呼吸衰竭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等。結論老年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無特異性、X線表現不典型、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或弱陽性反應,不能完全排除結核病可能。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的預后與機體狀況、結核病情性質及范圍、結核耐藥性、肺氣腫程度等相關,重視合理用藥,嚴格管理,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及患者生存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臨床分析
臨床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一定發生幾率,對公眾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我國又屬結核病高發國家之一,就流行病學分析,兩種疾病的易發人群存在高度重疊性,COPD患者與肺結核疾病合并發生情況在臨床較常見。長期氣喘、咳嗽、咳痰癥狀易使疾病漏診或誤診,嚴重影響預后效果,故對COPD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及時明確診斷,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現對其資料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44~85歲,平均(73.4±2.6)歲。均與COPD相關診斷標準符合[1],病程4~41年,合并糖尿病9例,應用糖皮質激素史47例,有肺結核史18例,吸煙史69例,煙齡19~71年。
1.2臨床表現 患者均伴有程度不等的氣喘、咳痰、咳嗽癥狀,食欲不振52例,咯血或痰中帶血19例,合并肺心病21例,午后潮熱或發熱15例,呼吸衰竭11例,胸痛6例,消瘦37例,盜汗9例。
1.3影像及實驗室檢查 影像檢查:本組患者采用X線檢查肺紋理均有程度不等的紊亂、增粗、增多表現,且存在空洞形成和條索樣、斑片樣、斑塊樣、斑點樣浸潤影及肋隔間變鈍的情況,其中斑塊狀影3例,斑片狀于鎖骨上下區浸潤影31例,阻塞性肺炎伴中下肺浸潤9例,雙中下肺浸潤影29例,肋隔角變鈍伴雙肺中下野浸潤8例。其中7例有鈣化影,10例伴空洞形成。其他輔助檢查:PPD試驗13例為陽性;血常規檢查56例紅細胞沉降率升高,中性粒細胞或白細胞降低4例,正常22例,升高42例;貧血5例,低蛋白血癥22例,痰涂片找抗酸桿菌陽性28例。
1.4臨床診斷 經纖支鏡確診10例,痰涂片找抗酸桿菌確診29例,經涂片或肺穿刺活檢確診4例,胸水ADA>45U/L確診11例,其他均依據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
1.5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常規行營養支持、感染控制、祛痰、平喘治療,并以此為基礎,加用抗結核個體化的或正規的方案治療,2 hRZE/4 hR、2 hRZ/4 hR或2 hREZ/6 hRE。
本組80例患者經全面整體的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75例,后到門診及疾病防治所繼續治療。死亡5例,死因為合并呼吸衰竭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等。
結合本臨床資料分析,易感染肺結核的相關原因,具體可能為:① COPD以老年人居多,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防御內毒素、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能力顯著下降,或原有肺結核未得到規范化療而造成病情遷延不愈[2]。② COPD患者多合并營養不良,糖皮質激素應用較多,合并糖尿病等均使結核遷延或患肺結核[3]。③長期吸煙既是COPD致病的主要因素,也是肺結核復發的重要因素,本組資料80例有69例吸煙(86.25%)。④ COPD患者病程長易出現多器官功能的減退。COPD合并肺結核的臨床主要特點表現在:①午后潮熱、盜汗、乏力等典型的結核毒性癥狀缺乏,易被氣喘、咳嗽、咳痰等COPD癥狀掩蓋,且有其他微生物感染合并發生,給予抗生素應用后病情有反復,才會對肺結核做出診斷。②無特異性、典型體征[4]。③痰涂片陽性率較低(本組資料陽性率為36.25%)。④結核菌素試驗常呈陰性或弱陽性反應(本組資料陽性率為16.25%)。⑤無典型影像學表現。故臨床在COPD感染控制欠佳或類似結核癥狀出現時,需行胸部CT掃描,常規痰涂片檢查,加強診斷,同時提高認識,重視高危人群觀察。
老年COPD合并肺結核應給予綜合治療,包括,氧療、祛痰、保持熱卡供應、水電解質平衡及改善營養,對貧血及低蛋白血癥加以糾正;支氣管擴張;抗感染;抗結核治療,堅持全程、早期、適量、規律及個體化抗結核治療,加強宣教和隨訪,指導用藥,避免患者自行停藥,以提高預后質量;其他合并癥和并發癥的處理;主張對于FEV1<50%預計值并有癥狀的患和反復發作急性加重的COPD的患者可規律吸入糖皮質激素,應用吸入激素作為鞏固期治療措施,減少急性發作,減少惡化次數,降低病死率[1]。避免較長時間使用靜脈或口服激素,因為肺結核的發生可能與此有關;加強體質和肺功能鍛煉,改善生活環境和不良嗜好。
綜上,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的預后與機體狀況、結核病情性質及范圍、結核耐藥性、肺氣腫程度等相關,重視合理用藥,嚴格管理,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及患者生存質量。
[1] 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張秀蓮,蔣勝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探討.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67-68.
[3] 貢秀云,許文.肺結核合并糖尿病95例臨床分析.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5):359-361.
[4] 賴明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108例臨床分析.吉林醫學,2009,30(11):1016-1017.
528100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