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李曉偉 都興偉 姚欣哲 王燕英
重度顱腦損傷合并腦挫裂傷、腦水腫、惡性顱內壓增高是導致患者死亡及致殘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達42% ~70%[1]。標準大骨瓣開顱術的開展在我院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近2年我院做此類手術100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均選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齡20~67歲,平均41歲,受傷至手術時間,1.5~10 h。傷后持續昏迷76例,雙側瞳孔散大12例,單側瞳孔散大40例,GCS評分3~5分42例,6~8分58例,術后氣管切開42例,失語24例。
1.2 護理措施 ①顱內壓監測。術后患者立即轉ICU,嚴密觀察顱內壓變化,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骨窗等,應高度警惕術后血腫復發,發現異常立即報告,立刻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采用多功能檢測儀進行監護,每30分鐘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如患者血壓迅速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搏細數、口唇發紺等周圍循環衰竭表現[2]立即報告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③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抬高床頭15~30 cm,減輕腦淤血,改善腦供血,降低顱內壓。按時翻身叩背,清理呼吸道無效時要氣管切開。氣管切開后為防止氣管粘膜損傷,要選擇柔軟的硅膠管,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每兩次吸痰時間應間隔3 min以上。室內保持濕度40%~60%。按時做氣管內滴及霧化吸入,滴入次數及量根據痰液粘稠度決定,霧化次數也根據痰液情況而增減。④腦側裂池引流管的護理。引流管應低于創腔30 cm,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脫落、打結、扭轉、抜脫,避免發生堵管或逆行感染,認真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每日在嚴格無菌情況下更換無菌袋密閉引流。引流放置時間未3~7 d。拔管時間要在腦脊液引流清亮后第2天,行頭顱CT檢查證實血腫消失再拔管。觀察骨窗敷料是否干燥,頭皮是否腫脹嚴重,及時更換浸濕的敷料。⑤預防消化道出血。應早期給予鼻飼,以保護胃粘膜受損傷造成消化道出血。每次注入藥物及食物前都要檢查胃管否在胃內。⑥高血糖患者的護理。要對血糖升高的患者血糖進行動態監測,術前術后均監測快速血糖,以后每天清晨空腹靜脈血標本測定血糖值,以便調整胰島素的用量。⑦做好基礎護理。①口腔護理時動作要輕柔,特別是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嚴禁為昏迷者漱口。②預防褥瘡,保持床單干燥、平整、無渣屑。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換、勤擦洗、勤整理。一般每2~3 h翻身一次。對易發生壓瘡的部位重點護理,可采用墊橡皮圈、棉墊或海綿墊等措施。③防止泌尿系感染的護理。有留置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每天更換1次尿袋。按時膀胱沖洗,準確記錄每日尿量。
恢復良好17例,中殘19例,重殘20例,患者清醒,但每天日常生活中某些活動需他人協助。植物生存9例,死亡35例(35%)。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明顯地提高了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1],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憑多年的護理經驗、熟練的護理技術以及豐富的專科護理知識,嚴密監測顱內壓,認真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引流管護理,積極預防消化道出血,注意高血糖護理,重視基礎護理,只有這樣才能配合醫生共同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1]佟建洲,李鑫,范經世,等.標準大骨瓣減壓治療重度顱腦損傷305例體會.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70-173.
[2]王欣民,張樹翠,何茂英.大骨瓣減壓治療重度顱腦損傷的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