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誠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治療乳腺癌最常用的手術方法[1]。隨著人們對術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方法只重視胸長神經和胸背神經的保留不影響運動功能,忽視了肋間臂神經的保留,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的乳腺切除術后疼痛綜合征等嚴重的感覺功能障礙[2]。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保留肋間臂神經,并且與未能保留患者進行感覺功能障礙和復發率的比較,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108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3~62歲。部位:左側62例、右側46例;UICC分期:Ⅰ期35例、Ⅱ期46例、Ⅲ期27例;全部患者均經術中冰凍切片病理明確診斷。術后病理分型:浸潤性小葉癌32例、浸潤性導管癌56例、粘液腺癌20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其中76例患者保留肋間臂神經作為對照組,其余32例患者由于神經與淋巴結形成粘連而保留肋間臂神經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以乳腺腫瘤為中心做縱行梭形切口,邊緣距腫瘤5 cm,游離皮瓣后,將整個乳腺組織和胸大肌筋膜完整切除,將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間的脂肪組織和淋巴結清除。清除腋窩淋巴結時,可在腋靜脈下方4~6 cm處將腋窩的脂肪組織仔細剝離、與第二肋間與胸小肌外側緣后方的交叉處可見到肋間臂神經,予以保護后,外側清除至上臂與背闊肌前緣、內側清除至該神經穿出胸壁處,使用鈍銳分離的方法將脂肪和淋巴組織徹底清除。完整的保留肋間臂神經。
1.3 統計方法 數據的統計、處理和分析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率的表示使用百分數,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局部感覺障礙18例,發生率為56.25%,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局部感覺障礙8例,發生率為10.5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復發1例,復發率為3.13%,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3例,復發率為3.9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肋間臂神經是一支感覺神經,為肋間第二神經的分支,支配著腋窩處皮膚和上臂內側的皮膚。研究發現,肋間臂神經的切除導致患者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障礙高達47.5~76.5%[3]。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肋間臂神經的保留成為現在手術治療的主流。本組研究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觀察組患者術后局部感覺障礙發生率僅為10.53%,遠低于對照組56.25%的發生率,表明肋間臂神經的保留能夠大大的降低術后麻木和疼痛的感覺障礙。而試驗組術后隨訪的復發率接近于對照組,并無統計學差異,表明神經的保留對患者的預后沒有任何影響。與陸深泉[4]等研究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肋間臂神經的保留能減輕乳腺癌改良術后患者患側胸壁和上臂內側的的麻木疼痛感覺,減少乳房切除術后疼痛綜合征的發生,有利于患者術后的高質量生活,并且無增加復發的風險,應用前景廣泛。
[1] 王常標,陳國富,王群飛.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根治術治療乳腺癌效果比較.中國基層醫藥,2011,18(9):1198.
[2] 李順龍,焦良,孫進,等.乳腺癌根治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應用體會.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1,3(6):375-376.
[3] 范靈,付志平,張慶勇,等.保留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根治術前瞻性研究.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35):3-5.
[4] 陸深泉,劉濤.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療效的近期觀察.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9(9):99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