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承彪 張世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簡稱為LC,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方法。以往急性膽囊炎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禁忌證。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醫務人員的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手術者手術操作經驗的積累,LC己經成為急性膽囊炎的常規術式[1]。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對140例急性膽囊炎患者施行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0例患者,患者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56.4歲。女性患者86例,男性患者54例,伴白細胞升高132,伴發熱98例。患者合并高血壓病37例,合并糖尿病14例。患者入院時B超提示膽囊不同程度腫大伴膽囊結石,部分膽囊壁呈雙邊征,膽囊壁厚0.3~1.1 cm,患者入院時均有右上腹壓痛、腹肌緊張,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Murphy征陽性或可觸及腫大的膽囊,其中51例患者發作時間在48~72 h之間,89例患者發作時間在48 h以內,患者術后病理結果全部為化膿性以及壞疽性膽囊炎。
1.2 手術方法 全部140例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CO2氣腹完成后。手術醫生首先三孔法進行腹腔探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實施中轉開腹手術,如果是患者腹腔粘連較重、患者術中出血難以控制、患者膽囊三角解剖不清需要果斷中轉開腹。手術鈍性分離膽囊與周圍網膜的粘連。首先暴露膽囊三角,確認患者“三管一壺”[2]關系,患者膽囊三角邊界不清,需要首先撐開膽囊壺腹部漿膜,接下來鈍性結合銳性結合分離壺腹部周圍,暴顯露清晰患者膽囊管,再向遠端慢慢游離,至能夾3個鈦夾即可。對于嵌頓在膽囊管結石可逆行擠壓入膽囊,如果嵌頓緊密則需要切開取出。術后常規放置硅膠引流管,觀察24~72 h。根據引流情況決定拔管時間。
除了9例中轉開腹以外,其余的131例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一次完成,且術后沒有任何的并發癥。手術時間30-110 min,出血量l0~100 ml,常規術后腹腔引流,平均住院時間6.9 d,
由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與周圍組織粘連嚴重、膽囊周圍充血水腫嚴重、解剖困難,曾被認為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禁忌證。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醫務人員的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手術者手術操作經驗的積累,LC的并發癥發生率也越來越少,在發達國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成為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首選方法[3]。
LC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手術時間一般需要在患者發病在72 h內進行,72 h內手術操作是容易方便,超過72 h后由于膽囊和周圍的組織粘連較嚴重,解剖結構發生變化造成手術難度增大。②如果患者膽囊出血明顯、膽汁漏入腹腔以及患者膽管或膽囊動脈夾閉不滿意,則需要放置引流,以便觀察腹腔內是否出現出血、膽漏等現象。③反復沖洗手術野,放慢手術的速度,術中認真、仔細分離肝外膽管,防止膽汁外溢。手術操作時要掌握技巧。如果膽囊水腫明顯,需要適當的減壓,如果患者膽囊管粗大,需要雙重套扎膽囊管。術中應抓鉗在近壺腹部向右上推壓膽囊體部,防止膽汁外溢,
手術時機選擇:根據臨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膽囊炎發病48 h內,由于炎性滲液較少,雖然患者膽囊壁水腫充血,但是膽囊壁與周圍組織粘連不太嚴重,解剖結構清晰,容易于剝離,如果患者急性炎癥發病超過48 h后,膽囊壁明顯充血水腫,膽囊積液、積膿,組織變脆,粘連范圍變大,正常解剖關系開始改變,這樣就會造成LC手術時間長、手術難度大、滲血多,可能會出現嚴重并發癥[4]。如果患者對于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嚴重并發癥,可以先行保守治療,動態觀察患者體溫、腹部體征、血白細胞的變化,及時行床邊超聲檢查。隨時根據患者急性膽囊炎癥的情況、超聲檢查等綜合因素來決定手術,以免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總之,隨著認知度的提高和醫務人員的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安全可行的,手術過程中正確處理膽囊三角,適時中轉開腹等是保障手術安全的重要因素。手術技巧、病例的選擇、術中的決策是腹腔鏡膽囊切除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1] 吳昌林,張 健,林錄.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06例體會.中外醫療,2008,27(30):41.
[2] 何東來.急性膽囊炎腹腔鏡切除的手術技巧.中國現代手術雜志,2003,7(3):217-219.
[3] 李全生,杜景平,張肇達,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殘留膽囊的預防和處理.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7).546-547.
[4] 付永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 32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