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隋娜
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療效觀察
王勇 隋娜
目的探討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普萘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治療組采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FT3、FT4及TSH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亢,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比索洛爾;甲巰咪唑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常見內分泌疾病。近年來,雖然甲亢的發(fā)病率有所下降,但其預后不佳。口服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是目前國內外治療甲亢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本文筆者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7例,女18例, 年齡17~52歲,平均(38.6±6.6)歲。治療組中,男8例,女17例, 年齡16~50歲,平均(38.3±6.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身高、體重、血壓、血脂等)、甲狀腺功能情況及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普萘洛爾10~30 mg/次,3次/d,甲巰咪唑30~45 mg/d,3次/d。治療組給予比索洛爾5~10 mg/次,3次/d,甲巰咪唑30~45 mg/d,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治療前后檢測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甲狀腺功能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甲亢癥狀及體征消失, FT3、FT4以及TSH數(shù)值恢復到正常水平;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或消失,F(xiàn)T3,F(xiàn)T4及TSH未恢復正常;無效:癥狀及體征仍然存在,F(xiàn)T3,F(xiàn)T4數(shù)值仍高于常值。總有效率=痊愈+好轉。

2.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16例,好轉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4%;對照組痊愈9例,好轉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56%;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FT3、FT4、TSH值均較治療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FT3、FT4及TSH水平比較,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比較
2.3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有5例出現(xiàn)頭痛、頭昏、輕度白細胞、皮疹等不良反應,治療組有4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硫脲類藥物是甲亢治療的基礎藥物,臨床上常用的硫脲類藥物主要包括硫氧嘧啶類中的丙基硫氧嘧啶和咪唑類中的甲巰咪唑。甲巰咪唑對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具有較長時間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從而阻礙吸聚到甲狀腺內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聯(lián),阻礙FT4和FT3的合成。動物實驗觀察到可抑制B淋巴細胞合成抗體,降低血循環(huán)中甲狀腺刺激性抗體的水平,使抑制性T細胞功能恢復正常[1]。甲巰咪唑用藥較多見皮疹、皮膚瘙癢、輕度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此時需根據(jù)情況停藥或減量,并加用抗過敏藥物。
本文將50例甲亢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予以普萘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治療組予以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結果顯示,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在降低FT3 、FT4及TSH水平方面效果更為顯著,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4%、56%,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臨床療效更為顯著,較為安全可靠。因此筆者認為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在治療甲亢中效果更為明顯,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因此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及應用。
[1] 楊偉平.比索洛爾聯(lián)合甲巰咪唑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觀察.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9): 1196-1198.
265301 煙臺桃村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