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愛梅
86例產后奶脹護理體會
房愛梅
目的提高母乳喂養率。方法通過對我院2012年8月至10月1033例產婦中,產后發生奶脹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養質量。結果通過調查分析發現1033例產婦中發生奶脹86例,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產后由于各種原因未進行有效的吸吮和排空乳房,導致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積發生奶脹。結論通過分析奶脹發生的原因,積極預防、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提高母乳喂養率。
產后;奶脹;原因;護理對策
為了更好地執行母奶喂養,充分發揮母奶喂養的好處,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對我院2012年1033例產婦中發生奶脹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現體會報告如下。
本院2012年8~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產婦1033例,年齡20~42歲,孕周均在36周以上,新生兒體重2200 g以上,Apgar氏評分≥7分。其中發生不同程度奶脹86例,占分娩總數的8.3%,剖宮產71例,占奶脹總數的83%,順產15例,占奶脹總數的17%。
2.1產婦自身原因 當今社會產婦獨生子女較多,自理能力相對不足,依賴性較強,由于產后切口疼痛、輸液、體位、導管、疲勞、手術麻醉等原因,部分產婦不愿進行母乳喂哺,家屬出于對產婦的照顧而采取人工喂養;乳頭平坦、凹陷,新生兒不能有效含接、吸吮;產后早期乳汁少,產婦及家屬存在不良認識,未予以早期吸吮,或用奶瓶喂哺奶粉,使新生兒對乳頭造成錯覺;部分產婦喂哺姿勢不正確造成乳頭疼痛、皸裂而害怕喂哺,甚至有的產婦為了保持形體而拒絕母乳喂哺。
2.2嬰兒原因 新生兒睡眠時間較長,相對來說乳頭吸吮次數減少;早期乳汁少,家屬擔心母乳不能滿意新生兒需求而急于喂糖水、奶粉,從而減少母乳喂養的次數,由于人工喂養新生兒拒絕母乳;遇到平坦、凹陷乳頭的情況,新生兒更不愿吸吮奶頭;部分新生兒由于疾病原因與產婦分離。
2.3醫學原因 產婦應用某些藥物暫停母乳喂養,暫停期間未采取有效的擠奶措施。
3.1評估
3.1.1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程度 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姿勢和技巧,指導產婦產后30 min開奶:新生兒出生后20~30 min,其吸吮反射最強,能夠在此期間充分有效地早接觸、早吸吮,可鞏固吸吮反射刺激乳頭神經末梢引起催乳素的釋放,使乳汁提前分泌,提高泌乳量,早期、經常有效地吸吮也可促進乳腺管暢通,避免乳汁淤積、乳腺管堵塞而發生奶脹。
3.1.2乳房 對乳頭平坦、凹陷孕期未得到糾正者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糾正:每次喂哺讓新生兒先吸吮平坦、凹陷側乳房,如吸吮、含接困難,可用乳頭罩罩在乳房上協助喂哺;用兩支20 ml注射器,一支去掉活塞與另一支注射器以10 cm長的一次性吸痰管相連,將空筒注射器倒置貼緊凹陷或平坦的乳頭根部皮膚,緩慢抽吸,利用負壓將乳頭吸出(注意抽吸負壓不可過大,以產婦不覺疼痛為宜),吸出乳頭立即讓新生兒含接進行母乳喂養,如仍不能含接可重復數次,每次持續5 min以上(保持越久乳頭越不宜回縮),結束時先分離連接管再取下罩在乳頭上的注射器;也可配合乳頭伸展練習法[1]:將兩大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由乳頭向兩側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然后將兩大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由乳頭向上下縱形拉開,以上步驟重復數次,使乳頭突出,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乳頭輕輕向外牽拉數次。
3.2健康教育
3.2.1使用目標健康教育[2]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和指導,分析造成乳頭疼痛、乳房腫脹、乳頭錯覺的原因,同時示范母奶喂養的技巧,如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正確的擠奶手法等。剖宮產術后的產婦在切口愈合前最好采用環抱式喂奶法:即產婦取坐位或半坐位,身體一側放枕頭墊到適宜高度,同側手抱住嬰兒,嬰兒下肢朝產婦身后,臀部放墊高處,胸部緊貼母親胸部[3]。經常與產婦及家屬溝通,樹立戰勝疼痛、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
3.2.2對乳汁少的產婦,除多吸吮外,如果確實不能滿足新生兒所需,可輔以人工喂養,但在每次人工喂養前,應先讓新生兒吸吮雙側乳房,這樣既可以促進乳汁分泌,也可使乳腺管通暢,避免乳汁分泌后乳脹的發生率,同時避免使用奶瓶,可暫用小勺喂哺,以避免新生兒產生乳頭錯覺,而導致以后母乳喂養失敗,并指導產婦多進食魚湯、排骨湯、豬蹄湯等,如產婦3-5 d奶汁仍分泌少甚至無乳,可遵醫囑行中藥催乳。
3.2.3新生兒睡眠時間較長時,應指導產婦及家屬刺激弄醒新生兒進行有效的母乳喂養,這樣既可滿足新生兒所需也可促進母乳喂養成功。
3.2.4對母嬰分離的產婦,應指導其掌握正確的擠奶、收集、貯存乳汁的方法,保持泌乳通暢。產婦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者,應指導產婦早做退奶打算,并遵醫囑應用退奶藥,同時囑產婦不排空乳房,可用生麥芽煎水服3~5 d配合退奶,避免產后奶脹的發生。對已發生奶脹的,可應用熱敷、按摩、吸奶器抽吸法及產后康復治療儀等方法治療,而康復治療儀治療加散結通乳方口服加傳統方法綜合處理產后乳房腫脹效果較好[4]。
通過對產后發生奶脹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盡量避免、盡早發現,及時處理,從而減少奶脹的發生率,提高母乳喂養率。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婦幼衛生司.母乳喂養培訓教材.北京:新聞出版局,1992:32-42.
[2] 李純娟. 產后階段式目標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體會.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
[3] 李澤輝.社區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影響的調查.護理研究,2007,21 11B:2934-2936.
[4] 羅琳雪,韋桂源,陳麗芳,等. 綜合治療產后乳房腫脹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2009,23(32).
223900 江蘇省泗洪縣分金亭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