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慧 張慧明 展新榮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療現狀是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較差,治療起來風險大且療效差。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采用CAG方案治療老年初發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CAG方案治療的24例老年初發AML病患者,經骨髓細胞形態學和流式免疫分型符合AML診斷標準。男15例(占62.5%),女9例(占37.5%),年齡60~79歲,中位年齡68歲;按FAB分型M1型2例,M2型10例,M4型3例,M5型8例,M6型1例。其中合并高血壓病5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潰瘍性結腸炎1例。
1.2 方法 CAG方案:阿糖胞苷(Ara-C)10 mg/m2,皮下注射,每隔12 h,第1~14 d;阿柔比星(5~7)mg/(m·d),靜脈點滴,第1~8天;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針(G-CSF)200 μg/(m·d),皮下注射,在第1次注射阿糖胞苷前1 d給予,用至白細胞恢復正常。化療1個周期后對患者病情進行一次評估。化療過程中監測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一旦發現WBC>20×109/L,應該停止使用G-CSF,繼續化療,等到WBC恢復正常再繼續使用G-CSF。治療期間如果患者的Hb<80 g/L,血小板<10×109/L,進行輸入成分血的治療。
1.3 評估標準 療效判斷參照張之南等[1]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未緩解NR。CR+PR視為有效。不良反應按照WHO抗癌藥物常見不良反應。
2.1 療效 24例中完全緩解13例,占54.1%;部分緩解5例,占20.8%;總有效率為74.9%。
2.2 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為骨髓抑制,全血細胞減少,12例出現粒細胞缺乏,最低白細胞計數波動于(0.2~2.5)×109/L(中位數1.2×109/L),7/24(29.1%)和12/25(48%)在治療階段出現Ⅲ和Ⅳ級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恢復至2.0×109/L以上的時間為10~24 d(中位時間15 d)。最低血小板波動在(5~15)×109/L。化療后出現感染17例,其中10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口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肛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消化道感染。經抗感染治療后15例痊愈,1例死于肺部混合菌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感染,兩例均為NR患者。5例有出血表現,3例為皮膚瘀點、瘀斑,1例為鼻出血,1例為消化道出血。給予輸注血小板及止血藥物對癥支持治療后5例均好轉。15例患者出現輕度的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4例出現肝轉氨酶升高,3例合并電解質紊亂,經對癥治療后均得以糾正,未見明顯的心腎功能損害。
老年AML發病率近年有明顯升高趨勢,因老年患者各重要臟器功能下降,合并癥多,體質虛弱,多伴有預后差的核型改變以及由MDS轉變而來,使得老齡患者的化療耐受力差,治療相關死亡率高,療效差,生存期短[2]。因此有關老年AML的治療方案的探討一直是近年的熱點。
1995 年日本學者Yamada等報導其設計的CAG方案在難治性復發性急性髄系白血病的治療中取得良好的療效,CR率達到83%;其中老年患者也有62.5%的CR率,毒副作用輕微。近年我國各醫院也陸續嘗試采用CAG方案治療老年AML,療效好及不良反應小得到了大部分臨床醫生的肯定[3]。
CAG方案治療AML的機制為:①小劑量的 Ara-C對白血病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且細胞毒殺傷作用緩和[4]。②阿柔比星為第二代蒽環類抗腫瘤藥物,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于多重耐藥細胞有效,低濃度應用時對腫瘤細胞亦具有誘導分化作用[5]。③G-CSF可使 G0期白血病細胞進入G1期,增強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的敏感性[6,7];同時可增強Ara-C對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性[8];而且G-CSF可促進粒細胞成熟并釋放至外周血中,從而縮短了骨髓抑制時間,減少相關不良反應。
CAG方案的主要優點在于3種藥物在細胞動力學上的合理組成及其副作用輕,對老年 AML患者療效尤為顯著。正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臨床耐受性,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愿意采用該法為老年以及復發難治性AML患者進行治療,本組病例采用該方案治療初發老年AML取得74.9%的有效率,與文獻報道[9]相近。綜上所述該方案對大多數患者能較好耐受,是一種療效確切,患者較易耐受的治療方案。建議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6-116,131-134.
[2] Tabata M,Yoshida M,Izumi T,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or 60 years of age with acute leukemia.Rinsho Ket-sueki,2007,39(3):176-184.
[3] 劉靜.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臨床觀察.臨床探討,2012,50(5),121.
[4] Bai A,Kojima H,Hori M,et al.Primary with G-CSF effectively enhances low dose Ara-c induced in vivo apoptosis in myeloid leukemia cells.Exp Hematol,1992,27(2):259-285.
[5] Akashi K,Eto T,Shibuya T,et al.Aclarubicin induces differentiation of leukemia progenitor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cooperating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Leuk Res,2000,24(3):243-248.
[6] Saito K,Nakamura Y,Aoyagi M,et al.Low dose cytarabine and aclarubicin in combination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AG regimen)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primary resistant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and previously untreat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AML,secondary AML,and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 sin transformation.Int J Hematol,2000,71(3):238-244.
[7] 周學慧,肖志堅.國際工作組關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試驗的診斷療效標準的標準化治療結局和報告標準的修訂建議.白血病 淋巴瘤,2004,13(4):246-250.
[8] 阮長耿,昊德沛,李健勇,等.現代血液病診斷治療學.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35.
[9] 劉芳.CAG方案治療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觀察.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6):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