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眉 田豐英 張秋華 葛春龍 程芳 唐寧波 劉麗萍 賀寧 康爾恂
隨著GINA方案的不斷修改,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及治療不斷完善,ICS+LABA的療效得到肯定[1]。肺炎型哮喘以其癥狀、體征及胸部X線檢查與支氣管肺炎相近,在臨床中常易誤診勿治,給予長期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隨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實施,肺炎型哮喘應用抗生素治療勢必會提出質疑[2,3]。為探索該疾病治療的新途徑,現就我院變態反應科門診2004~2010年治療的21例肺炎型哮喘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兒童18其中2~3歲5例,3~6歲9例,7~12歲4例;成人3例;既往史:21例均有反復咳喘史;12例曾患過肺炎(患支氣管肺炎2次以上者5例、1例4歲患兒以“支氣管肺炎”反復住院11次);個人史:濕疹史18例(85%),藥物過敏史5例(23%)、過敏性鼻炎16例(76%),食物過敏史6例(28%)。家族史:Ⅰ級親屬有哮喘史6例(28%),有過敏性鼻炎及蕁麻疹等其他過敏性疾病14例(66%);Ⅱ級親屬有哮喘史3例(14%),否認有過敏性疾病家族史4例(19%)。
1.2 臨床特點
1.2.1 癥狀 21例均有咳嗽,伴喘息者16例;本次就診病程1周以內7例,1周~1月5例;21例均不伴有發熱;伴流涕或噴嚏鼻塞19例;伴眼癢揉眼13例;體征雙肺聽診:21例均可聞及水泡音。
1.2.2 實驗室檢查 21例外周血白細胞總數5.2~9.7、中性粒細胞6歲以下9例<50%;6歲及6歲以上3例<70%;21例CRP均<1 mg/L;4例嗜酸粒細胞百分比增高(5~13%);17例IgE增高(121-488IU/ml);5歲以上患者測峰流速11例,首次就診為預計值60%以下3例(27%),60~80%5例(45%),80~86%3例(27%);胸部X線表現:雙肺紋理增多伴斑點狀陰影10例;雙肺紋理增粗,肺門影增濃8例;左肺紋理增多模糊,肺門著2例;雙肺紋理增多,左下肺野見斑片模糊影1例。其中4例做肺CT,均顯示有肺炎表現。
1.2.3 治療 21例均在門診治療,就診當日給予普米克令舒、萬托林霧化溶液、愛全樂霧化溶液霧化泵做霧化吸入1~3次,5歲以下兒童續予輔舒酮250 μg2次/d+萬托林面罩吸入;5歲以上吸入舒利迭干粉劑50/250 μg2次/d吸入治療7例,同時均加入順爾寧口服10 d。21例未使用抗生素,未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4,5]。
21例均在治療當日咳嗽明顯減輕,15例3 d復診時雙肺啰音消失,6例6~7 d復診時雙肺啰音消失;2~3周時復查胸片均已正常;11例測峰流速者上升14%~34%。全部患兒繼續給予吸入激素,按GINA方案治療3月以上。均未再有“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發生。
肺炎型哮喘診斷標準目前尚未確立,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尚缺乏認識,在臨床中常將肺炎型哮喘誤診斷為“肺炎”,從而造成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患兒病情延誤,久治不愈。隨著我國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的出臺,抗生素的使用將受到嚴格限制,在無感染證據的前提下應用抗生素治療肺炎型哮喘將被約束。
肺炎與哮喘在臨床癥狀有相似之處,可表現為咳嗽,氣急;肺部聽診可聞及中小水泡音。但兩者區別在于肺炎常有發熱,中毒癥狀重,血常規炎性指標增高,對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療有效;而肺炎型哮喘則無發熱表現,無感染中毒癥狀,常有過敏性體質表現,查血常規常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血清IgE增高,過敏原陽性;在本研究中,21例患者均表現咳嗽及喘息癥狀,經吸入ICS+LABA癥狀均好轉,同時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個人過敏及家族過敏史,其感染炎癥指標不高,但其與過敏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指標增高,這與湯建萍等[1,2]報道一致,但以上報道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時都給予不同程度的口服或靜脈輸液,這與本文不同。
支氣管哮喘是多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及其組分參與反應而引起慢性的炎癥疾病。肺炎型哮喘又有分泌型哮喘之稱,因其粘膜腺體細胞增生,分泌亢進而產生過多粘液,積聚于氣道腔內,呼吸時氣流通過可產生水泡音,同時具有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的特征,隨著哮喘規范治療的推廣,其診斷及分型受到廣大醫生的重視,臨床上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在世界各國都認為是“診斷不足”,而非“診斷過多”[3]。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機制通過基因和非基因作用途徑,其非基因作用途徑介導的炎癥抑制快速起效,對于血管平滑肌收縮,減少氣道血流,減輕炎癥,減少細胞分泌均有較好效果[4]。ICS僅有10%~20%的藥物進入肺部,經消化道吸收的部分經肝臟代謝為無生物活性的代謝物,因其受體親和力在局部滯留時間長,肺內沉積高[5]等特點,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WH0)/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聯合發表“全球哮喘防治的創議”(GINA)推薦吸入皮質激素作為哮喘長期治療的一線藥物,確定了ICS在治療哮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寡缀徒獐d可有效控制支氣管哮喘的發作,ICS+LABA是最常見的聯合用藥,療效肯定。經我科正規治療的患者其癥狀均在1~2 d減輕,肺部體征于6~7 d消失;2~3周復查胸片正常,而無一例應用口服和/或靜脈給藥糖皮質激素,結合以上情況,在肺炎型哮喘治療中我們建議早期、足量給予ICS聯合LABA治療,對于該病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借鑒推廣。
[1] 湯建萍,路欣.肺炎型哮喘27例臨床診療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165-166.
[2] 樊華小兒肺炎型哮喘46例臨床分析.山西醫藥雜志,2010,39(6):538-539.
[3] 俞善昌.重提肺炎型哮喘的診斷.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4):252-253.
[4] Urbach V.Rapid anti-secrecretory effects of gkucocorticoids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um.Steroids,2006,71(4):323-328.
[5] Hirst RH,Newman SR,Clark DA,et al.Lung deposition of budesonide from the novel dry powder inhaler Airmax.Respir Med,2002,96:3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