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 王述民 許世廣 童向東 劉博
達芬奇機器人系統(tǒng)由3個部分組成:外科醫(yī)師操作的控制臺、由雙光源組成的三維攝像系統(tǒng)、三個機械臂和一個攝像臂組成的患者平車,三部分部件都通過電纜聯(lián)系在一起,協(xié)調動作,完成手術任務。縱隔腫瘤是一組起源于縱隔的占位性病變,包括胸腺瘤、支氣管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心包囊腫、脂肪瘤、神經(jīng)原性腫瘤、食管囊腫等,以良性者居多。目前有關縱隔腫瘤的治療方法為胸腔鏡輔助手術或傳統(tǒng)開胸手術切除,但這兩種方法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時間均較長。采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微創(chuàng)手術安全、可靠,手術視野的暴露優(yōu)于常規(guī)開胸及電視胸腔鏡,且可達到與開胸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已經(jīng)成為治療縱隔腫瘤的發(fā)展趨勢。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用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或傳統(tǒng)開胸方式治療44例中,男20例,女24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8.15±13.64)歲;其中胸腺瘤12例、囊腫12例、畸胎瘤3例、神經(jīng)原性腫瘤4例、惡性腫瘤5例、精原細胞瘤1例、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1例、其他6例。
2011年3 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治療57例中,男29例,女28例,年齡17~80歲,平均年齡(45.28±16.21)歲,其中胸腺瘤16例、囊腫20例、畸胎瘤6例、神經(jīng)原性腫瘤6例、脂肪瘤1例、纖維瘤1例、其他7例。
1.2 手術方法 入路選擇:如腫瘤明顯位于胸腔某側,容易選擇該側為手術入路;如腫瘤位于胸骨后,則根據(jù)腫瘤主體偏向某側選擇其入路。操作孔及光源孔的定位主機的中軸線、光源孔及腫瘤在患者胸廓表面的投影大致成一線。機器人外科手術系統(tǒng)的光源孔定位于入路側第6肋間(腋中線),置入機器人鏡頭,探查胸腔,判斷病變部位、胸膜粘連情況及術側肺是否塌陷滿意。在機器人鏡頭的引導下,兩個操作孔分別位于入路側第3肋間(腋前線)和第6肋間(鎖骨中線),操作孔與光源孔間的距離約為8~10 cm。機器人右臂配備單極電凝鉤,左臂選用雙極電凝鉗。沿瘤體一側(近胸壁側)用電凝鉤切開縱隔胸膜,對瘤體進行鈍性結合銳性分離。創(chuàng)面進行充分的電凝止血。術后創(chuàng)面噴灑生物蛋白止血膠。延長第6肋間(鎖骨中線)操作孔至2 cm,將標本裝入取物袋取出。進鏡孔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術后住院天數(shù)、引流管撥除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有無肺部并發(fā)癥。
達芬奇機器人組57例均治愈,術區(qū)疼痛明顯減輕,下床活動時間早,胸管引流量明顯減少,術后(4.19±2.35)d,2~12 d拔除胸腔引流管,術后住院時間(6.66±2.70)d,3~15 d。無肺不張發(fā)生。對照組術區(qū)疼痛時間長,臥床時間長,術后(8.09±3.26)d,3~17 d拔除胸腔引流管,術后住院時間(12.25±8.50)d,4~51 d。其中1例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術中傷及無名靜脈引起大出血,改開胸手術修補血管,術后呼吸機輔助呼吸,住院時間明顯延長。
正中縱劈胸骨開胸手術,皮膚切口長20 cm左右,創(chuàng)傷大,疼痛重,對呼吸影響大,術后滲血(液)多,帶管時間長,恢復慢[1]。對于老年患者及長期應用激素致骨質疏松者可能影響切口愈合,因疼痛不敢咳嗽至排痰不暢易并發(fā)呼吸問題。對于年輕患者達不到美觀的要求。
常規(guī)側開胸手術切口較長,多損傷肋間血管、神經(jīng),術后胸壁切口滲液多,疼痛重且持續(xù)時間長,年長及骨質疏松者易導致肋骨骨折加重胸痛程度,因患側胸壁疼痛使呼吸受限,不敢咳嗽或咳嗽無力,氣道易被分泌物堵塞,易發(fā)生肺炎、肺不張等術后并發(fā)癥,影響呼吸功能,并可進一步影響到全身其他系統(tǒng)功能。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較以上兩種術式能減輕患者疼痛,改善呼吸功能[2,3],可縮短臥床時間,提前下床活動,縮短拔除引流管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明顯改善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恢復,術后并發(fā)癥、手術創(chuàng)傷和失血明顯減少[5],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手術效果及美觀性明顯提高[6]。尤其對于某些高齡患者及高危患者,通過機器人手術可避免開放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明顯減少呼吸道并發(fā)癥發(fā)生,利于安全渡過圍術期。
缺點:價格昂貴,相對手術費用高。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表著精確微創(chuàng)技術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技術,一定會越來越受廣大患者的歡迎和接受。
[1] 倪旭東,唐震,李小軍,等.前縱隔腫瘤的外科治療.中國臨床醫(yī)學,2001,(05):513-514.
[2] 周海榆,陳剛,肖樸,等.電視胸腔鏡手術在縱隔腫瘤切除中的應用.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24):3907-3908.
[3] 羅運成,湯服民,熊健,等.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5(3):292.
[4] Thomas P,Doddoli C,Yena S,et al,VATS is an adequate oncological operation for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21:1094-1099.
[5] Rea F,M arulli G,Bortolotti L,et al.Experience with the“da-Vinci”robotic system for thymcctomy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report of 33 cases.Ann Thorac Surg,2006,81(2):455-459.
[6] 陳秀,韓冰,郭巍,等.Da Vinci S手術機器人胸腺瘤切除3例.中國腫瘤臨床,2010,37(13):77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