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抗生素在婦產科圍手術期中的預防應用
張秀芳
目的探討抗生素在婦產科圍手術期中的預防應用。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8例剖宮產產婦,按照給藥方法的不同性,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在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對照組于術后應用抗生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抗生素使用劑量。結果兩組患者在術后體溫、退熱時間、術后病率方面差異均未出現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抗生素應用總量是對照組的50%~60%。結論在選擇性剖宮產中使用小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出現較短療程能夠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效果更為明顯。
剖宮產;圍手術期;抗生素
抗生素在手術過程中對于控制和預防感染都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范或是濫用導致患者自身菌群失調,出現二重感染癥狀,產生醫療資源浪費現象,而且增重了患者經濟負擔。目前婦產科手術大部分是Ⅱ類切口手術[1],于圍手術期中使用抗生素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如何應用是我們一直關注同題。本文選取了328例婦產科手術患者,探討預防性抗生素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8例剖宮產產婦,按照給藥方法的不同性,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有164例。術前均未出現感染,機體未發生貧血、慢性疾病、腫瘤等情況,而且沒有產程延長以及胎膜早破等容易導致感染發生的因素,沒有重復陰道檢查病史,術前進行血常規檢測未出現異常現象,術前3 d患者體溫保持正常,術中總出血量低于500 ml。手術過程兩組均使用連續硬膜外法進行麻醉,術式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方法。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7.5±2.6)歲,孕周37~41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手術具體因素等方面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組患者在手術實施前的0.5~2 h,將1.5 g頭孢呋辛加至100 ml 0.9%氯化鈉溶液當中,或是將3.0 g頭孢噻肟鈉加到100 ml 0.9%氯化鈉溶液當中進行靜脈滴注,藥物均是FDA所認證B類藥物,在產前能夠使用。手術完成后12~24 h內使用維持量,預防用藥在24~48 h間。對照組在手術實施前未應用藥物,手術完成后將5 g頭孢呋辛加至250 ml 0.9%氯化鈉溶液當中進行靜脈滴注,2次/d,持續4 d。
觀察指標:術后病率(手術完成后的24 h~10 d之間,需每日進行體溫測量,4次/d,有2次超過38℃患者)、退熱時間(手術后患者最高體溫降到37℃所需要時間)、住院期間患者最高體溫和退熱所需時間,腹部手術切口愈合狀況、子宮恢復情況,惡露狀況以及抗生素應用總量。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數據應用表示,組間比較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通過在手術后均未出現口感染、宮腔感染等癥狀,而且子宮恢復效果明顯,惡露未發生異常,切口均達到Ⅰ期愈合。兩組患者在體溫變化、術后發病率方面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研究組的抗生素總應用量是對照組總用量的50%~60%。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指標對比
婦女陰道當中存有大量細菌,58%是需氧菌,而42%是厭氧菌。還有可能存在真菌、原蟲和病毒所形成的動態性陰道微生物環境,各菌群產生生態平衡,但是并不具有致病性,雖然手術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化,但是手術中還會發生出血現象,手術創傷容易使機體免疫能力降低,此類因素都使感染機會上升,所有手術應用預防性抗生素完全有必要性。婦產科患者引發感染大部分是厭氧菌以及需氧菌組成的混合性感染,適宜應用對厭氧菌及需氧菌都具有敏感效用的抗生素,而且嚴格覆蓋絕大部分病原菌[2]。
馬艷秋等人在研究中發現,刮宮產術完成后的第1天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就出現顯著下降現象,在手術之后的第7天開始恢復。手術傷口因細菌感染而處于危險期通常都會持續24 h,圍手術期應用充足的抗生素就能夠阻止細菌感染。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能夠減少剖宮產手術后感染幾率,而且能夠防止發生子宮內膜炎。按照抗生素藥物所具有的動力學,抗生素藥物半衰期之內,參考手術能夠引發感染的細菌類型,給予合理安排,確定給藥時間以及藥物用量,及時使血液及手術有關組織藥物濃度起到抑(殺)菌作用,防止細菌存活并增生。產科手術中通常所見到的病原菌有革蘭陰性桿菌、腸球菌等,切口屬于Ⅱ類切口,治療原則上需要應用廣譜類藥物,確保其有效性、廣泛習慣(可以抵抗大部分病原菌),而且具有安全性、廉價性。本文研究中應用頭孢呋辛或是頭孢噻肟鈉,此兩組藥物能夠符合所述標準,且均為FDA所認證B型藥物,在手產前也能夠使用[3]。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在圍手術期使用抗生素,對照組在手術后使用抗生素,兩組產婦都沒有切口感染或是宮腔感染,而且子宮復舊良好,惡露未出現異常,手術創口均為Ⅰ期愈合。兩組組患者在體溫變化情況,手術后病率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應用抗生素總劑量是對照組的50%~60%,在選擇性剖宮產中小劑量、短療程的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就可以實現預期效果,而且圍手術期過程使用抗生索進行預防感染效果更好。圍手術期藥物應用好處是產婦手術后2 d就可以不再給予靜脈輸液,對產婦提前開始下床活動有重要影響,而且能夠促進恢復體力,增加腸蠕動,避免血栓形成,利于母乳喂養,降低脹奶發熱情況,加快子宮恢復速度以及惡露排出,防止產后大出血,降低宮腔感染出現幾率,促進產后恢復。
[1] 錢慕儀.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2):36-37.
[2] 黎俊伶.抗生素在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分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3):335-336.
[3] 邱偉芬.婦產科圍手術期抗生素預防應用530例分析.中國基層醫藥,2012,19(9):1392-1393.
459000 河南省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