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玉愛 陳志霞 徐振興
學齡前期患兒CT掃描的應對技巧
冀玉愛 陳志霞 徐振興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家庭的寶貝,每個兒童的身體健康更是牽動著多個長輩的心。X射線對人體的危害,尤其是兒童的危害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由于病情需要,有些兒童不得不接受CT掃描等屬于X射線方面的輔助檢查。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4~7歲的學齡前期兒童最不易配合檢查,為了盡快獲取診斷信息,不貽誤兒童的病情,根據情況采取了一定的應對技巧,總結如下。
學齡前期患兒;CT掃描;應對技巧
1一般資料
我院CT室從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檢查4~7歲智力正常的患兒共731例,其中男402例,女329例,平均年齡5.6歲。
2因患兒初次來到醫院CT室這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工作人員和哄哄響的機器,忍受著軀體上的病痛和對未知檢查治療的恐懼,往往都不配合檢查。為了讓患兒盡快配合完成檢查,我們摸索出如下應對技巧:
2.1掃描前
2.1.1提前觀察 當接到有學齡前期患兒來進行CT掃描檢查的申請單時,應及時去觀察患兒的綜合情況,因為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影響下,每個人都會形成各自的個性,即氣質,它可分為4種,即活潑型、不可抑制型、安靜型、弱型[1],準確觀察其氣質和心理特點,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
2.1.2合理解釋 針對患兒情況主動與患兒介紹CT掃描,除了語言要通俗易懂,耐心之外,還要合理運用非語言方式,使患兒放松心情,理解你在講什么,向患兒說明檢查的注意事項及需要配合的重要性,對患兒提出的問題給予合理的解釋。
2.1.3充分尊重 因4~7歲患兒的大腦的重量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已接近成人[2],具備成人的情緒要素,已完全可以用語言表達其要求,已有尊重別人和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心理反應,能有意識地進行某些行為的抑制,尊重患兒,多給予關心、安慰及鼓勵。如果病情允許,給患兒機會表現其自主性,可增強其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其身心處于接受檢查的最佳狀態。
2.1.4增加安全感 每個患兒都會怕打針、怕疼,內心充滿恐懼。作為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善于與患兒建立自然的、富于情感的聯系,對患兒要具有超乎一般的耐心和知難而進的毅力,以嫻熟的技術給患兒帶來安全感。對其表現出來的恐懼的內心感受表示理解,并告訴患兒檢查時不需要打針,沒有痛苦和不適感,同時將掃描時出現的響聲,比喻象坐火車、汽車一樣,必要時讓其觀看上一位患者的檢查過程,對于一些年齡偏小的患兒,可針對其皮膚饑餓現象,給予握手、撫摩、輕拍、擁抱等動作,與其談論患兒喜歡的話題,以消除患兒的戒備心理和緊張情緒。
2.1.5重視家長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孩子生病或是受傷難免使父母產生焦慮感,悔恨感,甚至是罪惡感。在患兒不配合的情況下,家長也表現的焦躁,情緒不安,一方面希望快點兒為患兒檢查,另一方面更希望給患兒做出好的圖像,不要遺漏病情。對于少數具有一定防護知識的家長還擔心做CT掃描會給患兒造成負面影響。家長的情緒和言行能對患兒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為了盡快完成檢查,對家長的護理也不容忽視。針對以上家長關心的幾個方面,結合患兒的情況,告知家長CT是一項無痛苦,無傷害,安全率和診斷率很高的檢查,并告知我們所做的防護措施,消除他們的疑慮,使他們配合護理人員一起對患兒進行護理。
2.2掃描中 按照檢查需要擺好體位,使患兒舒適。由于夏季掃描室內溫度相對較低,患兒抵抗力弱,必要時應用毛巾被包好患兒,避免受涼引起感冒,同時要作好放射防護,不需要掃描的部位用鉛衣、鉛帽、鉛圍脖等保護,重癥患兒還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在掃描過程中,讓患兒閉上眼睛,避免其因好奇心四處觀看,使掃描圖像產生偽影,影響圖像質量,給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讓患兒父母做好防護陪在床邊,并用手安撫患兒,甚至是讓家長趴在床上,摟住患兒,使其有一種安全感,而順利完成檢查。
2.3掃描后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對做完檢查年齡較大表現好的患兒,及時給予口頭表揚;對不太合作的患兒要給予安慰和鼓勵;對年齡較小的患兒給予小小的獎勵,如一點小小禮物,或撫摸、摟抱一下,增強了患兒對護士的信任感,患兒家長也很滿意。
3小結
綜上所述,CT室的護理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學齡前期患兒的心理特點,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敏銳的觀察力,具有一套嫻熟的專業技術和心理護理的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才能使學齡前期患兒在進行CT掃描時主動配合,盡量減少患兒需要應用鎮靜藥才能進行檢查的例數。本組患兒除11人次因為外傷受驚,心理極度驚恐一時無法交流,病情需要盡快檢查而應用了少量的鎮靜藥之外,其余的都能在護士的精心護理下一次性完成CT掃描檢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李平,徐華,高燕紅,等.兒科護士如何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空軍總醫院學報,2006,22(2):118.
[2] 劉純艷.社區護理學.第1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8.
262500 山東省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