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夸張的生成機制

2013-02-14 10:06:41李媛霞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主體物理心理

李媛霞

(天津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天津 300204)

一、引言

我國最早從修辭角度探討夸張的是東漢的王充,他以《語增》、《儒增》、《藝增》三篇文章評述夸張,道出了夸張的某些規律。開始全面系統論述夸張的為南朝齊梁時期的劉勰,他在 《文心雕龍》中首先提出“夸飾”,并指出“故自天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恒存(劉勰,2008:75)”。陳望道(2001:128-132)首次提出了“夸張”術語,將其定義為“說話上張皇夸大過于客觀的事實處,名叫夸張辭”,而且從辭格本身的特點出發,用“夸張”一詞涵蓋了“增”、“增語”、“夸飾”、“甚言”、“激昂之語”、“激昂之言”、“情至之語”、“形容”、“飾辭”、“揚厲格”、“鋪張”等稱謂。現代對于夸張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從修辭角度的研究和從認知角度的研究兩類,前者主要探討夸張辭格的修辭特點、修辭效果、審美價值、語用功能等(王振亞,2004;宋長來,2006;布占廷,2010);后者則借用了認知語言學及心理學的一些成果,探索夸張辭格的生成機制(俞理明、蔣勇,2004;徐盛桓,2008;廖巧云,2008;李紅,2008)。隨著心智哲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語言是從心智產生的,語言的塑造、運用及發展一刻也不能離開心智。塞爾指出,語言最重要的性質是基于心智的,在我們能夠闡明語言的性質之前,我們必須將先于語言的心智能力搞清楚(蔡曙山,2007)。這就表示,對語言進行研究,必然要了解它是如何基于心智的以及心智如何塑造了語言。基于此,本文從心智哲學的角度出發,對夸張這一修辭格形成過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動進行審視,嘗試從心智層面揭示夸張生成的物質條件、心智條件及生成過程,以期能更好地回答夸張為什么可能的問題,從而對夸張的理解和應用提供心智層面的解釋依據。

二、心智哲學視角下夸張生成的條件

1 物理屬性——夸張生成的物質條件

在辭格系統中,夸張和比喻同為語義類辭格,結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學術界根據比喻辭格形式上的特征,將其分為本體、喻體、喻詞三部分。我們將夸張辭格分為對象、形象、基底三部分。夸張對象指夸張中被陳述的對象,是被關指的對象,它可以是具體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緒或感受。夸張形象是指在夸張對象的基礎上經過變形或超常組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形象,存在于夸張修辭表達中與常規表達不同的那部分,是判斷某一修辭文本是否為夸張的主要依據,它往往是新奇的、并滲透著修辭主體濃厚的主觀色彩。夸張基底是夸張對象中被突出強調的某種屬性,或性質,或特征,或性狀,或感受。其中的性質、性狀或特征也就是“屬性二元論”中提及的物理屬性,是夸張對象自身所擁有的,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揭示出來,并反映為感知主體得到的感受(Davidson,1980:207-227)。感受是主體在感知夸張對象物理屬性的基礎之上產生的,其存在首先決定于事物的物理屬性。因此,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決定了夸張形成的物質條件。只有夸張對象具有某種物理屬性,才能產生相應的夸張形象。夸張對象具備大的屬性,才能產生大的夸張形象;有美的屬性,才能產生美的夸張形象;有丑的屬性,才能產生丑的夸張形象。反之,如果沒有特定的物理屬性,自然不能生成相應的夸張形象。“昔韓娥東之齊,匾糧,過雍門,粥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棚,三日不絕”中,韓娥歌聲的確有余音回旋的特征,所以才能產生“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夸張表達。李白《北風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中,因為燕山具備下大雪這個物理屬性,雪花大如席才是夸張,如果改成“海南島雪花大如席”這個夸張表達就不能成立,因為海南島不具備下雪這樣的物理屬性。

(1)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朱自清《綠》)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

(3)褚哲學家很貪婪地看著蘇小姐,大眼珠仿佛像“手槍里彈出的子彈”,險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鏡。(錢鐘書《圍城》)

例(1)中,夸張對象為瀑布,夸張形象是“襟袖之間”,夸張基底是瀑布與作者的距離。瀑布因為具有與作者空間距離近這樣的物理屬性,才能產生“襟袖之間”的夸張形象。例(2)中,夸張對象為黃河和高堂,夸張形象分別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和“朝如青絲暮成雪”,夸張基底則是黃河的洶涌澎湃、一瀉千里以及“人生短暫”,變老只朝暮之間。黃河有發源地高的屬性,才能產生“天上來”的夸張形象;高堂有會變老的屬性,才能產生“朝如青絲暮成雪”的夸張形象。例(3)中,夸張對象是褚哲學家,夸張形象是突破眼眶,迸碎眼鏡的大眼珠,而夸張基底是褚哲學家的好色。褚哲學家有好色的屬性,才能產生“突破眼眶,迸碎眼鏡的大眼珠”這樣的夸張形象。

2 意向性——夸張形成的心智條件

意向性是人類心理現象的本質特征,具體體現為外部事物作用于人類的心理而在人類的內心世界形成的某種內存在。這一內在能動地參照或指向外部世界的特定事物,具有永恒的客觀現實性(Brentano,1993:124)。Husserl(1969:314)進一步指出,人的意識總是指向某個對象并以其為目標,意識活動的這種指向性和目的性即“意向性”。塞爾(2006:85-86)則把意向性簡單地表述為“導向”,認為意向性同人的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的認識也好、實踐也好,都是對象;人們要進行對象性活動,就必須具有一種關指對象的能力,把這一對象作為取向、意圖,意向性就是這樣的關指能力的體現。Jacob(2002:665-693)也指出,意向性指的是心智對事物、特性、事態的關指、描述、表征的一種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關指,認知活動就是盲目的,甚至無從開始。以意向性的關指作為觀照事物的起點,人的心智可以指向或者關于、論及、針對世界中的事態,它可以表現為信念、愿望、希望、恐懼等不同的意向性狀態。心智與世界的關聯就是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狀態來實現的,對象性活動中對對象的感知覺依賴于意向性,意向性是人的對象性活動之所以可能的必須心智條件。

夸張作為運用特定語言手段以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毋庸置疑,是一種對象性活動。它所表達的東西也是人們身體感知的東西以及感知后的心理感受。夸張話語主體的意識會以哪些感知到的東西作為關注的對象,以何種語言表征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是以意向性的關指能力為必然心智條件的。

三、心智哲學視角下夸張的生成機制

從心智哲學的角度來看,夸張的建構是在意向性對夸張關指的內容和態度作了定向后,以所關指的事物即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為根據,在意向態度的制約下,通過事物的物理屬性作用于人的心理屬性形成心理感受實現的。也就是說,夸張的形成是在意向性的指導和制約下進行的,是以夸張對象的某種物理屬性為基礎,通過格式塔轉化實現聯想和想象,涌現出夸張形象這一種新的意象,最終由語言表征出來。

1 夸張生成的出發點

人的思維活動是從表達某個意向性的意義開始的,而任何意義的表達都以人身體的活動圖式、心理意象或言語來呈現(李恒威等,2008)。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信息,語言使用者運用語言時總是具有某種特定的表達意圖,這就體現了意向性。因此,從語言運用來說,意義的起點是從心智的意向性開始的,而且意義的充分表達也有賴于意向性的展開。

意識活動從感知開始,而如何感知需要認識主體對意識活動中的“注意”進行選擇、過濾、分配和定位。話語主體的意識以哪些感知到的東西作為關注的對象,以何種語言表征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是其意識活動在一定的社會生活過程中和一定條件下在分配注意、行使選擇和進行定位時的觀念的反映。意向性定向并選擇所表達的感覺、知覺以什么開始、以哪些為主要的變量及如何變。本質上來講,主體所注意的、經過過濾后所選擇的,總是出于自愛(自我愛惜)和自利的需要。它常常表現為在各種場景下以不同的方式貼近自我,把注意力“指向”或“關指”與自我(小我大我)關系最為密切的事物,特別是當時當地與自我關系最為密切的事物(徐盛桓,2013)。這就會將自己的注意點分配到自己最關心的事物上,即意向內容。而對所關心的事物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持什么樣的態度,就涉及意向性的另一個維度:意向態度。它是話語主體在一定的情景和語境中對意向內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的反映。從語言運用來說,意向態度可細分為三個次范疇:體現為一種心理狀態,如相信、知道、懷疑、害怕、希望、熱愛、憎恨等等的心理狀態;體現為對對象作出的心理估量,例如,認為對象顯(顯要,與之相對的為“次要”)于、前于、顯(顯現,與之相對的為“隱現”)于、先于……另一(些)物;體現為觀照某物的某種心理取向,如對對象以常態的(中性的)、形象的、委婉的、諧趣的、夸張的、親切的、責備的、美/丑化的等心理取向加以觀察和敘述(同上)。

例(1)中,《綠》一文形象地描繪了梅雨潭“奇異”、“醉人”的綠。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瀑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景觀,是作者在描寫梅雨潭時不可不提的,也是作者的意識活動當中必須予以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意向內容。上文提到了瀑布飛流直瀉,飛花碎玉般的美景,說明作者對瀑布是喜愛的、贊美的,而且作者在距瀑布很近的地方,為了體現距離近及作者對瀑布的親近之感,便用了“瀑布在襟袖之間”這種夸張的語言表征方式,傳神地表達了空間距離的小。此外,作者寫瀑布美的另一意圖在于映襯梅雨潭奇異、可愛的潭水。“襟袖之間”充分實現了其意圖,反襯了瀑布雖然與作者距離近,卻遠沒有潭水的“綠”更加讓他心動。例(2)中,詩人用了兩個夸張,目的在于以自然的偉大永恒襯托人生的渺小脆弱,以黃河水的一去不返慨嘆人生的不可逆轉。詩人先用“黃河之水天上來”描述了大河之來,勢不可擋的氣勢,極言黃河發源地的高遠,為空間范疇的夸張。創作此詩時,詩人李白于潁陽山居為客,登高飲宴,當時詩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借酒興詩情,抒發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水的流逝,可令人想到時間的流逝。而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可見,為那時那地與詩人最為密切的水,因此黃河就成了詩人所關注的對象,為其當時意識活動的意向內容。“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是時間范疇的夸張。高堂為詩人至親之人,與詩人關系最為密切。因此,詩人在感懷時光易逝時,“高堂”的青絲變白發也最讓他傷懷。

2 夸張與心物隨附性

Davidson(1980:207-227)的屬性二元論指出,物質有物理和心理雙屬性。物理屬性是事物自身擁有的,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揭示出來,它可以還原為事物的自身,同時也能夠反映為感知主體得到的認識。事物的心理屬性是指這些事物被人的各種感覺器官感知后,在感知主體的“心理”即“心智”中呈現出什么樣的屬性,也就是指事物自身的狀態、特征等作用于感知主體的心理所得到的心理感受,例如所引發的愿望、信念、感情等。我們在商店看到一件衣服時,會感知它本身的屬性和特征,即它的物理屬性,如材質、款式、顏色等,同時,這些特征可能會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討厭、喜歡等,這些便是它的心理屬性。心理屬性雖然也是事物引起的,但不能還原為事物的自身,這時的大腦生物過程也同認識事物的物理屬性時不一樣。心理屬性也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從屬于物理屬性,因而具有隨附性。

心智哲學家金在權(2002:28)指出:“(人的)心理特征隨附于(事物的)物理特征。”這同樣說明心理感受是由事物的物理性狀產生的,是同事物不可分割的。例如,在我國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青門柳》)及“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折楊柳》)兼提到此種現象。古人折柳枝送別,而非楊枝或榆枝,這歸根到底是因為柳枝有能很快生根發芽,隨處可活的特性,這樣的特性反映在了人們的體驗上、心理感受上和行動上,便借折柳枝祝愿遠行的人能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這樣的特性是事物屬性的一部分,但這種屬性不是事物的物理屬性,不能還原為事物的自身,這時的大腦生物過程也同認識事物的物理屬性時不一樣。那么,事物的心理屬性是如何產生的呢?當夸張對象的某種物理屬性信息進入到夸張表達者的大腦,在意向性的定向制約下,意識主體大腦中有映射功能的神經以這些信息為基礎,進行反思,從而獲得認識主體的心理屬性。在此過程中,意向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夸張的生成,就是以夸張對象的某種物理屬性為主導,通過這個心理感受的動因連桿而得到心理感受,在此基礎上加以夸張表述實現的。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歸根結底是同事物自身屬性的某些特性密切相關的。

(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青玉案》)

(5)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例(4)中,叢生的“草”有稠密的物理屬性,春天飄揚的柳“絮”有多的物理屬性。這樣的信息進入到大腦,給人以多和濃重的心理感受,在意向性的作用下,詩人意圖使用夸張的手法表達這種濃重的閑愁,于是就有了“一川煙草,滿城風絮”這樣的夸張表達。例(5)中,因洞庭湖遼闊浩瀚的特性,才有了“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的夸張表達。一個“平”字就足見其煙波浩渺之狀。“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云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動態感更加強烈,夸張得讓讀者似乎都跟著拍打的浪潮而晃動。

“心理對物理關系是既依賴又獨立的”(陳曉平,2010),所依賴的是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獨立的是在屬性制約下進行的思考調整。因此,同樣是愁,在李白的眼里是“一水牽愁萬里長”(《橫江詞》),大膽、汪洋而恣肆;白居易則是“世言九州外,復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虛,僅可容吾愁”(《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作》),狂放且有動態感;李清照的“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跟誰家橫笛,吹動儂愁”(《滿庭芳·小閣藏春》)則是另一番景象,契合了她貴族思婦的身份及心理。正是心理屬性所具備的一定獨立性和自由性,才使得夸張表達千變萬化,永保新鮮。

3 夸張的表達是涌現結構

在客觀世界的各個領域,普遍存在著這樣一類現象:諸多部分一旦按照某種方式構成系統,就會產生出系統整體具有而部分或部分總和所不具有的屬性、特征、行為、功能等,這些整體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東西(或性質)就叫做“涌現屬性”(Larsen–Freeman,1997)。意識亦是如此,意識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最(原)初意識體驗,或稱核心意識,是主體“對內外部事物形成的感官意象”;二是反思意識,亦稱擴展意識,是主體“通過回憶、聯想和想象所呈現的相關意識”。“意識的涌現”即指從最初的意識體驗“涌現”出擴展的意識體驗;客觀現實“沉淀為記憶的意象”,并經過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型的格式塔轉換的“反思”,“涌現”為感受的體驗內容(李恒威,

2011)。

夸張形成的意識活動同樣包括最(原)初意識體驗和反思意識兩個層次,并始于對夸張對象物理屬性的感知。人們通過眼、耳、鼻、舌、身攝入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得到感官意向,即最(原)初意識體驗。主體在這種原初意識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在記憶協作下通過格式塔轉換的效應產生聯想和想象,將原初意識擴展出一個新的意識體驗,即反思意識體驗或擴展意識、感受。這一感受也是主體在感知夸張對象物理屬性基礎上所獲得的心理屬性,這樣的感受呈現為意象,再經過主體意向性的定向和簡化,最終由自然語言的概念和語言句式來承載,成為語言表征。夸張表達式所表達的內容就是沉淀于記憶里的反思性的擴展意識體驗,是涌現事物及其涌現的新質。涌現事物具有新穎性,因此,夸張表達及所創造出的夸張形象會體現出一定的新穎性和獨特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加深讀者的印象。柳枝涌現為“送別的祝福”,“一川煙草”和“滿城風絮”涌現為“濃濃的愁”,窄肩涌現為“不掩豆”,發怒瞪大眼睛涌現為“目呲盡裂”。但是,創造出來的夸張形象并不是真正的物理存在,它只是虛擬地存在于人們大腦里的一種心理感受,是話語主體在一定意向性的支配下,在對夸張對象物理屬性所產生的記憶的影響下,對所獲得的感覺發生心理上的格式塔轉換后,進行聯想和想象的結果。當然,這樣的聯想和想象必然是建立在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基礎上,如果夸張對象不具備某種物理屬性,就不會進行相應的聯想和想象,不會得到相應的夸張表達和夸張形象。

(6)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禮記·雜記》)

(7) 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嗔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呲盡裂。(《史記·項羽本紀》)

例(6)中的夸張形象“豚肩不掩豆”及例(7)中的“目毗盡裂”在現實生活中均找不到匹配物,不是真正的物理存在,但它們并不是憑空捏造的,是建立在夸張對象具有的物理屬性之上的。因為晏平仲有肩膀窄這樣的物理屬性,樊噲發怒時會圓睜雙眼,主體才能夠在這樣的感知基礎上進行聯想和想象,得到相應的夸張形象。

涌現不僅需要以原初意識意象的記憶為基礎,還涉及原初意識意象的格式塔轉換。格式塔轉換是對心理活動的一種描寫、對心理活動的一種解釋。人們觀察外部世界時,會在一定的環境下對原來事件的物理刺激進行心理加工,這時就可能發生各種可能的格式塔轉換。在進行格式塔轉換的過程中,感知主體的意向性起支配的作用,感知主體所處社會文化環境及個人情況等因素會對此聯想和想象產生影響。因此,不同主體在獲取和處理同樣信息時,認知活動可能會使信息發生種種變異,使得處理后的意識內容不一定是客觀事物原來的實際狀況,所得到的感受也可能超越客觀對象,不僅反映出特定社會文化環境的共性,也會反映出不同話語主體的個性特點。

四、結語

從心智哲學的角度出發,對夸張這一修辭格形成過程中所涉及的心智活動進行了審視,目的在于探索夸張辭格的生成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夸張是人在特定環境下加工物理刺激的結果,其生成從意向性開始。意向性對夸張關指的內容和態度作了定向后,以所關指的事物即夸張對象的物理屬性為基礎,在意向態度的制約下,通過格式塔轉化實現聯想和想象,涌現一個新的夸張形象,最終以語言方式表征出來。夸張的表達為涌現結構,其所表現的內容是涌現事物及其涌現的新質。

[1]Brentano,F.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M].London:Routledge,1993.

[2]Davidson,D.Mental Event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3]Husserl.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M].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69.

[4]Jacob,P.What Minds Can Do[A].高新民,儲昭華.心靈哲學[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5]Larsen-Freeman,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

[6]布占廷.夸張修辭的態度意義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0,(4).

[7]蔡曙山.關于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 12 個問題——與約翰·塞爾教授的對話[J].學術界,2007,(3).

[8]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陳曉平.隨附性概念辨析[J].哲學研究,2010,(4).

[10]金在權.隨附性的種種概念[A].高新民,儲昭華.心靈哲學[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1]李恒威.意識、覺知與反思[J].哲學研究,2011,(4).

[12]李恒威等.表征、感受性和言語思維[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

[13]李紅.論夸張辭格的形成機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4).

[14]廖巧云.相鄰關系視角下的“夸張”[J].外語教學,2008,(3).

[15]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6]塞爾.心靈、語言和社會[M].李步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7]宋長來.論夸張的關聯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18]王振亞.夸張與情感[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4,(3).

[19]徐盛桓.修辭研究的認知視角[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6).

[20]徐盛桓.意向性解釋視域下的隱喻[J].外語教學,2013,(1).

[21]俞理明,蔣勇.隱喻性夸張與復合空間[J].外國語言文學,2004,(4).

猜你喜歡
主體物理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只因是物理
井岡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處處留心皆物理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學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资源站|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9激情网| 播五月综合| 久久香蕉国产线|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爽妇精品| 911亚洲精品|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精品久久777|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www.91在线播放|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永久色|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人中文字幕|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本免费a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精品久久高清|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亚洲va视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91亚洲精品第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欧美日本二区| 九色91在线视频| 97久久免费视频|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