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賢
(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圖書館,河北 秦皇島 066311)
張瑞賢 女,1977年生。碩士,館員。
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媒體與互聯網一起,影響著傳統媒體的發展,宣告著新媒體時代的開端。所謂新媒體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紙、電視、戶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被稱為“第五媒體”[1]。新媒體不是一成不變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新的技術出現,新媒體的概念也會不斷豐富。筆者所指的新媒體以在圖書館中廣泛應用的各種媒體類型為主要研究對象。
以用戶參與性、個性化和相關性為特點的Web2.0技術,包括博客、RSS、播客和即時通信等。目前廣泛在圖書館中應用的有博客、微博、RSS等。博客界定為提供“常更新,有標題、留言和歷史記錄”的個人主頁[2]。自從“老槐也博客”開通后,圖林博客已經有8年之久,為圖書館員的業務和思想交流提供了平臺。程煥文教授更是利用博客的力量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廣捐善款,成為圖林史上的一段佳話[3]。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在2010年迅速躥紅。圖書館當然也不甘人后,杭州圖書館一條“不拒絕拾荒者”的微博一夜成名,同時也成為民眾平等使用圖書館的權利宣言。
從2000年開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已經成為國內外圖書館界研究和開發的新主題。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率先在國內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此后陸續有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開通移動信息服務。目前已有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數10家圖書館為用戶提供移動服務。服務終端逐漸從普通手機擴展到智能手機、電子閱讀器、掌上電腦等。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即時交流消息的業務,代表有百度Hi、MSN、QQ、FastMsg、UC等。即時通訊所具備的實時、互動的特點深受用戶的喜愛,目前在圖書館中主要應用于參考咨詢。即時通訊有的借用其他平臺,比如QQ、MSN等,也有自主研發的通訊平臺,用于回答用戶提出的簡短問題。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圖書館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
當前在圖書館應用中有很多新媒體,比如觸摸媒體、電子報紙、電子雜志、移動電視等,這些媒體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不同的圖書館采用程度不一。筆者選取使用廣且門檻低的微博、手機移動通信、即時通訊作為調查對象。
筆者選取“中國教育在線”中河北高職高專名單作為調查對象,以網絡調查法、發放調查問卷等為主要方式,同時以文獻調查法和其他新聞消息等作為補充,了解新媒體環境下河北高職高專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現狀。
河北省現有高職高專院校58所(不包括民辦高職院校)[5],2008年4月有14所院校沒有獨立的圖書館網站,有圖書館網站的39所,有19所無法訪問。欄目設置主要有:本館概況(20)、讀者指南(20)、公共查詢(19)、新聞公告(18)、電子資源(19)、新書推薦(18)、檢索教程(5)、讀者園地(5)、最新下載(11)、網絡導航(11)、常用工具(2)、常見問題(16)、購書建議(6)、搜索引擎(2)、自建數據庫(6)[6]。通過對 58所院校網站進行調查,其中有11所院校沒有獨立的圖書館網站,有圖書館網站的有46所,有11所無法訪問,能夠打開的35所,這說明各學校圖書館非常重視網站建設。欄目設置除了設置傳統的本館概況(35)、讀者指南(35)、公共查詢(35)、新聞公告(34)、電子資源(34)、讀者留言(8)、自建數據庫(10)、購書建議(12)、參考咨詢中常見問題(33)、網絡表單(4),還有 QQ咨詢(4)、電話咨詢(6)等。
博客和微博作為Web2.0技術的新興產物,在許多圖書館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僅以新浪微博為例,用“圖書館”作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有500多個注冊用戶,在500多個注冊用戶中只有1家河北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微博。在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微博共有微博90條,粉絲479個,微博內容大致包括新書推薦、圖書館活動公告、讀者意見反饋。其更新比較及時,說明微博在該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普及,移動信息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比如通過手機短信或者手機終端方式訪問圖書館,查找圖書信息和借閱信息等。筆者試圖了解各校移動信息服務的應用情況,但是由于缺乏聯系方式,發送問卷35份,只收回了20份。在20份調查問卷中,只有一所學校開通了手機信息服務,但是有16家院校有使用移動信息服務的打算。
從網站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有參考咨詢項目的有33家,主要是常見問題(FAQ)模式,表單咨詢的有8家,電話咨詢的有6家,提供在線實時咨詢的有4家。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20家圖書館中有19家設置了咨詢臺,有7家有QQ群咨詢,但是沒有在圖書館網站顯示出來。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58所院校中,有46所都有圖書館網站,相對于2008年各學校在圖書館網站建設上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同時也注重了互聯網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在網站建設上除了設置本館概況、公共查詢、電子資源、新聞公告等欄目外還設置了參考咨詢欄目。但是每個圖書館的參考咨詢設置名稱有多種:信息服務、聯系我們、留言板、參考咨詢、信息咨詢等。在新媒體環境下,說明高職院校圖書館不僅能夠滿足用戶常規的信息服務,讀者服務也向縱深方向發展,開始重視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參考咨詢已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主要業務之一。
利用微博、移動QQ、移動信息服務在整個河北省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微博應用只有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1所院校,在線實時咨詢有7家圖書館提供,開展移動信息服務的也只有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1所。整體來說,高職館信息資源匱乏,數字資源比較少,硬件設備不足,人力資源缺乏,業務水平只能滿足常規服務。
3.3.1 網絡化建設發展緩慢
高職院校大多是從中職學校發展而來的,而且大部分學校的圖書館在近幾年才有了突破,雖然高職館逐步走上了自動化、網絡化的道路,但是網站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11所院校沒有自己的網站,11所院校外網鏈接不上。一方面是由于經費的原因致使圖書館的硬件設備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規劃網站的欄目比較單一,缺乏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很多圖書館網站設計像是把紙質規章制度、海報公告等紙質版的服務變成了電子版的集合體,網站建設的力度不夠,缺乏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項目。
3.3.2 新媒體利用率低
由于高職院校經費較為緊張,信息資源建設相對滯后,非紙質文獻數據庫除了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外,自建數據庫少之又少。高職院校館員素質整體偏低也是新媒體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據調查,圖書館學、計算機這兩個專業的人才只占全體館員的22.3%。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人才問題是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滯后的瓶頸之一。
3.3.3 新型信息服務方式的認知不足
從網站調查的結果看,利用微博、移動信息服務、實時參考咨詢等新型服務方式的高職圖書館只有7家,僅占全體圖書館的12.06%,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問其原因,85%的回答是“條件不成熟”。首先,高職院校圖書館缺乏創新服務的精神,盡管高校學生手機用戶達到了100%,但是作為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并沒有認識到開發這些用戶的重要性。從筆者調查的476名學生用戶來看,有74.3%的學生喜歡去圖書館,并有57%的用戶表示希望能夠用手機查詢館藏資源和圖書館的最新信息。其次,缺乏必要的技術人員,網頁推送技術、手機瀏覽技術都需要專門的技術開發,同時也需要性能穩定的服務器、多媒體的閱覽環境等硬件設備。這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眾多Web2.0技術,例如博客、RSS、百科全書(Wiki)、網摘、社會網絡(SNS)、P2P、即時信息(IM)等應用到了網絡的各個層面。高職圖書館應該發放調查問卷或者召開座談會在師生中間展開調查,通過了解用戶需求確定采用哪種新型的信息服務方式。同時還要了解用戶現在的網絡使用情況和手機終端設備的具體情況,再制定出適用于高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方案。比如通過RSS、微博來發布館內的通知,讀者可以了解到圖書館的最新新聞和新書通報等。在新書推介上圖書館還可以把其他一些出版社和具有特色專業的網站聚合在一起,把不同的網站信息推送到客戶終端,方便讀者及時了解本專業的特色信息。加強高職院校圖書館網絡化建設,要將改善圖書館硬件設備納入到學校的發展規劃,加大投入,逐步開展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服務。
高職圖書館館員素質整體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盡管近些年來各圖書館引進了很多人才,但是非本專業的人員仍占很大比例。由于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致使很多新的服務項目無法實施。高職圖書館應該不斷提高現有人員的業務素質,特別是要和本地區的本科院校圖書館多加交流,吸取其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加強館員培訓工作,提高館員整體的業務水平。
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技術、硬件、人員都比較滯后,因此,在新媒體應用問題上,各圖書館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高職院校之間在服務理念、技術研發等方面要注重交流與合作,這樣可以節約成本,解決各圖書館經費不足的問題,同時能夠整體提高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合作中要簽訂合作協議,明確每個圖書館的責任與義務。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有12家高職館加入的“廣東省高職高專圖書館共同發展聯盟體實驗網”[7]。各高職館應積極加入本省本地區的數字圖書館聯盟。目前有代表性的是“首都圖書館聯盟”[8],實現了北京市60家圖書館通借通還,并且可以實時收看其他圖書館舉辦的講座轉播。盡管各地成立了圖書館聯盟,但是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圖書館聯盟中鮮有高職院校圖書館,這種被邊緣化的尷尬與高職院校圖書館之間缺少交流存在一定的關系。積極參與圖書館聯盟建設,強化服務意識,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面向未來爭取有所作為的必然選擇。
[1][2012-06-30].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htm.
[2]朱咫渝,王志華.國內外圖情博客的發展與應用調查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7(2).
[3]程煥文如是說.[2012-06-30].http://blog.sina.com.cn/huanwen.
[4]茆意宏.面向用戶需求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1):76-86.
[5]全國普通高校名單.[2012-06-30].http://info.jyb.cn/jymdk/201205/t20120507_491826.html.
[6]李雁行.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網站建設的調查與分析[J].河北科技圖苑,2009(3):36-38.
[7]馬俊.高職院校圖書館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的新思路[J].圖書情報工作,2011(6):99-103.
[8]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六十館將實現“一卡通”同城借還[EB/OL].[2012-03-13].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736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