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渤海大學圖書館,遼寧 錦州 121000)
李麗君 女,1966年生。本科學歷,館員。
學科館員制度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為教學科研提供的主動的、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模式[1]。20世紀中期,美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設置專門服務人員,為用戶提供對口服務。直到1950年,美國內不拉斯加大學圖書館設立分支圖書館并配備學科館員進行管理,才是學科館員制度最公開、最正式的建立[2]。198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率先推出了“跟蹤服務”,俄亥俄大學圖書館推出了“網絡化館員免費導讀服務”。隨后,許多歐美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和研究型圖書館也紛紛推行了這種服務模式[3]。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隨后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幾所知名大學相繼實行了學科館員制度,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然而大多數院校在具體實施上并沒有深入下去,較之國外學科館員制度存在著巨大差距。由于法制健全、管理規范、國力強盛等多種原因,美國的圖書館事業在各個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學科館員服務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筆者通過對中美兩國學科館員服務標準的比較,試圖從比較中借鑒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特色,探索出一條適合國內學科館員服務的持續發展之路,以促進學科館員制度的良性持續發展。
在美國,圖書館的建立、管理、經費來源等都以相關法規明確,并以圖書館法加以保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首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圖書館員的任職條件,也就是用法律手段把好“準入關”,然后對圖書館員的地位、待遇、聘任、晉升等激勵機制,以及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制度諸方面都用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的界定[4],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運行機制,保證了學科館員的選拔、聘用,從而更大程度激發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館員開拓創新,為用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深層次咨詢服務。而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圖書館方面的專門法律規定,圖書館地位難以提升,經費不足,文獻資源陳舊,圖書館在財力、物力和人事方面都缺乏獨立自主性,不能自主按需引進人才,造成高素質人才稀缺,同時待遇差別甚微,使館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許多高校圖書館雖然設立了學科館員,但館員的個人素質和才能有限,又缺乏激勵機制,這些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使館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方式單一陳舊,無法滿足用戶的深層次需求,學科館員制度因缺乏實質內容而流于形式。
在美國,嚴格依照從業資格認證制度選拔的專業館員,必須具有美國圖書館協會(ALA)承認的大學授予圖書館學或者信息學碩士以上的學位,如果長期從事該項工作還需要有第二碩士學位。因此,從準入制保障了高素質的圖書館員隊伍。而具有相應的學科專業知識是做好學科館員服務工作的先決條件。為了不斷提高學科館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學科館員的終身學習顯得特別重要,如到對口院系進修專業核心課程、參加院系的專題研討、參與專業數據庫的建設、使用和培訓等,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這種繼續教育的方式是以嚴格的職業制度來約束的,高素質的學科館員才能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才能保障學科館員制度的順利實施和良性發展。
國內大學圖書館的現狀是:除了幾所重點大學學科館員制度運行良好外,普遍不容樂觀,圖書館在學校中地位普遍偏低,工作不被重視,很難引進高層次的專業人才。人們大多認為圖書館的工作就是借借還還,從事圖書館工作往往不需要專業資格證書,導致館內人員的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整體較低,與學科館員的素質要求相差甚遠,絕大多數館員只具備圖書情報學專業背景,而具有其他專業背景的人員,又欠缺圖書館學知識,兩者兼備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這種現狀直接限制學科館員的選取,也使學科館員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大打折扣。而館員繼續學習和外出深造的機會不多,與外界溝通交流甚少,待遇偏低,所以難以引進高水平人才又留不住高素質的人才。專業人才的匱乏,直接的后果即是實施學科館員制度時困難重重,所以要施行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非一日之功。
在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嚴格的從業資格認證制度的保障下,一支高素質的學科館員隊伍,使美國高校的學科館員服務卓有成效。學科館員經常主動與服務院系面對面溝通,深入到院系參加專業研討會議,對立項課題的確定、論證、研究及結題實施全程跟蹤服務,直接負責資源建設,結合服務院系學科建設特點提出建議,并建立對應的主題學科導航,收錄該學科主題的數據庫、電子期刊、研究機構等網絡資源,提供該學科主題的基礎信息,開展圖書館用戶教育活動,針對如何利用文獻資源對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學科館員在參與整體服務項目的同時,征詢院系師生對服務項目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和修正服務內容,這種深層次的服務既復雜又需要不斷創新。除此之外,學科館員還要承擔培訓新學科館員的任務,參加學科館員論壇的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而國內絕大多數高校的學科館員服務與美國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與服務院系溝通方面,直接參加院系會議和面對面溝通做的很少,僅僅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專業功底不夠,對學科主題的資源建設提不出專業建議,更難擔負起資源建設的重任。學科導航的主題不突出,不能熟練運用收錄學科主題的數據庫、電子期刊、研究機構等網絡資源,不能熟練指導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不能經常開展圖書館用戶教育活動,更無法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在參與整體服務項目時由于專業功底不夠,不能深入到該學科課題項目之中,服務效果不顯著,國內學科館員這種被動的服務狀態,其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都無法滿足讀者的需要,與國外的學科館員服務相差甚遠。
顯而易見,美國大學圖書館針對學科館員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借鑒美國經驗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制度,當務之急是選拔專業人才充實學科館員隊伍,提高學科館員專業素質,并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對學科館員崗位職責、權利義務、績效考評等都作出明確的規定。學科館員在通過資格認證,明確其崗位職責和相應的權利義務后,業績考評是館員管理制度的核心,以用戶為主導的學科館員考評制度,用戶的滿意度是最重要的指標,對考核項目進行量化,如與用戶聯絡頻率包括參加專業研討會議和旁聽專業核心課程次數、用戶對圖書館信息資源使用的頻率、指導科研立項的命中率、用戶對學科館員業務能力的綜合評價、指導對口用戶利用信息資源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程度評價等,同時建立館員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為館員繼續學習深造提供必要的保障,開闊館員視野,提高綜合能力,為用戶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
網絡環境下,學科館員的角色職責增加了新的內涵,隨著學科建設的不斷發展,學科館員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夠適應崗位工作新要求。圖書館應建立館員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為館員深造提供制度保障,館員定期參加專業培訓,進修專業課程,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出國考察、訪問等,不斷汲取養分,提升學科館員的綜合素質,同時應鼓勵館員經常深入相應院系,參加定題研討、旁聽院系核心課程,了解學科發展動態,推動館藏建設的深入,提供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促進咨詢服務的深入開展。“有效的溝通”是提高學科館員服務效果的前提,著重培訓學科館員溝通技巧,通過有效地與院系師生溝通、與圖書館其他部門工作人員協作,及時掌握和收集用戶需求和信息反饋。在這方面,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值得借鑒[5]。在圖書館建立學科館員論壇,為學科館員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定期開展活動,舉辦主題演講和學術沙龍,邀請院系的專家教授參與討論,通過交流和研討,深化細節服務,學科館員之間通過交流,互取所長,也可以聘請專家做專題報告,了解學科動態,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不斷提高學科館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學科館員服務內容的拓展取決于學科館員業務能力和素質,這是對館員提出的更高一層的要求:學科館員嫻熟駕馭文獻信息資源和相關的學科知識,一是為學科帶頭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供有力的專業信息支撐并力求針對性強、精準性高,參與課題研究的始終,提供全程信息服務;二是跟蹤學術研究動態,追蹤學術前沿,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多次加工整合,及時把學科新動態、新觀點傳遞給用戶,縮小用戶檢索范圍,為教學科研提供最新最有價值的參考;三是對館藏相關學科信息資源進行綜合和分類,形成學科文獻導讀、評價、綜述,便于用戶參考,指導用戶充分利用館藏學科文獻,為教學科研所用,以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
實踐證明,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在實施上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應該借鑒其成功的經驗,結合本館的實際狀況,開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學科館員服務。我們相信,有學校和社會的支持,通過圖書館界的努力,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一定會步入良性發展之路。
[1]黃永華.對高校圖書館大學生讀者閱讀個性心理特征再分析[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04(2):67-68.
[2]孫春蘭.高師學生閱讀傾向分析與引導[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76-78.
[3]黃明剛.大學生閱讀傾向剖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3(4):65-66.
[4]韋瑛.對制定我國圖書館法的探討[J].圖書館界,2002(4):10-13.
[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與院系的合作教學.[2007-07-01].http://www.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guid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