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桓
(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46)
馮小桓 女,1979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化與管理研究。
數字化和特色化是當代圖書館館藏建設的兩大主流,而特色數據庫建設是其自然融合體。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CALIS)專設“全國高校專題特色數據庫”,大力提倡本科院校建設特色庫。
中國大部分本科院校已逐步收集特色資源,并進行專題庫建設,然而許多庫限于紙質文獻未能數字化,難以實現信息共享[1]。本科院校數字化特色庫是指依托本科院校館藏資源,針對專業及學科特色,按照一定標準將其數字化的一種資源庫[2]。
安徽位于華東腹地,是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文化主要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這種地域文化特色賦予其院校擁有豐富特色文獻資源,在特色庫建設方面已取得了進展。為進一步了解其現狀,筆者以安徽省本科院校群為例,通過訪問其網頁、引擎搜索、電話采訪以及實地采訪等方法,對該地區本科院校特色庫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其成功經驗及不足,為本科院校圖書館特色庫的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截至2012年6月,安徽共有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醫藥類等本科院校36所。其中能夠在購買基礎上并進行自建特色數據庫的院校有24所,如表1所示。
安徽4所綜合性本科院校學科較齊全。其中安徽大學的辦學規模大、科研實力強勁,以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電學為特色,其數據庫建設涵蓋了各學科門類,目前所購買的中文庫就有37種,外文庫達51種,自建特色庫為9種。滁州學院的數據庫以地理信息、應用化學為主,購買中文庫18種,而外文庫僅為7種,其自建特色庫有8種。
安徽7所主要理工類本科院校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合肥工業大學實力雄厚,其特色庫以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科學為主,且表現出各自特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等優勢學科的中文庫達28種,外文庫69種。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電氣控制、建筑學、土木工程等優勢專業的中文庫達34種,外文庫91種,并構建了專題庫16種,自建特色庫6種。其他理工院校如安徽工業大學著重于冶金學科數據庫的購買及自建,安徽建筑工業學院聚焦于建筑學科數據庫的購買及自建。
安徽10所師范、財經及農林類高校緊扣專業特色,數據庫建設投入度高且具有專業權威。安徽師范大學教育類中外文數據庫達40種。安徽科技學院加強了明文化數據庫的建設,銅陵學院的青銅文化特色庫和安徽農業大學的大別山道路數據庫得到了專家推崇[3]。
此外,安徽3所醫藥類本科院校也重點購買了醫藥類中外文特色庫,如安徽醫科大學擁有9種醫學中外文庫,皖南醫學院購買的醫藥類中外文庫達32種。
與相關文獻[4-5]相比,由于調查時間不同,增加了部分內容,各本科院校更新和整合了已有數據庫。如安徽農業大學在近期就增添了大別山道路數據庫。黃山學院原有13種特色庫[4-5],如新安理學、戴震研究、胡適研究、徽商研究、徽州版畫研究、朱熹研究等,其劃分過細、分散且單一,近年圖書館將其整合為徽學研究數據庫;安慶師范學院亦如此,把安慶地方戲、陳獨秀研究、安慶文史、桐城派研究等數據庫整合成安慶師范學院特色館藏電子版,數量雖減少,但質量明顯得到優化。
安徽省各本科院校的特色庫建設采取購買及自建兩種手段。國家重點建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能夠結合自己的重點學科,在數學、物理學、機械工
程、漢語言文字學投入較多。安徽工業大學購買了大量冶金類數據庫,集中資金自建了鋼鐵冶金視頻資源庫;銅陵學院自建了青銅文化特色庫等。
安徽省13所本科院校均對本圖書館的書附光盤進行了數字化轉換、編輯,將其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字化資料,實現資源共享。如宿州學院和皖西學院的隨書光盤系統、合肥學院和安徽中醫學院的隨書光盤管理系統、皖南醫學院的隨書光盤發布系統等。
式中:Wc表示該層的權值矩陣,hn-1為LSTM隱藏層的輸出,bc表示偏置向量;然后根據式(9)將概率值歸一化,并將預測概率最大的一類作為最終的輸出結果:
這類數據庫基于特色館藏書刊資料,難以被模仿。館藏珍貴資源是特定區域歷史文化或與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密切相關的獨特資源。黃山學院利用徽州文獻自建了徽學研究和徽州古籍等數據庫;滁州學院對吳敬梓紙質文獻資料進行數字化,創建了吳敬梓研究資料數據庫;合肥學院自建了李鴻章和廬劇特色庫;池州學院利用當地的佛、儺資源創建了佛和儺文化專題庫。這些數據庫不涉及知識產權糾紛,其數字化打破了重藏輕用的局面。
此類數據庫收集參考性知識數據和資源,提供音像影視等多媒體資源為師生的教學科研提供參考。其已具備雛形,發展有待規模化。如安徽大學的徽學報紙全文數據庫、宿州學院的視頻數據庫、安徽建筑工業學院的圖書館視頻點播系統、安慶師范學院的視頻點播、安徽醫科大學的影視欣賞、安徽中醫學院的影視資源和皖南醫學院的VOD視頻點播系統等。這些自主開發資源對師生的業余生活及社會信息獲取也提供了保障。
筆者通過訪問圖書館主頁來調查特色庫,發現除黃山學院、宿州學院、安徽理工大學、池州學院、淮北師范大學及3所醫藥類院校外,24所院校中有16所在館主頁上標有特色庫或自建數據庫。其標注明顯,方便讀者查閱,體現了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對其較重視。
安徽省的3所“211工程”高校已自建相關特色學科及專業數據庫,成為CALIS華東分庫的一部分,推動著相關學科及專業的建設。如合肥工業大學的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特色庫涉及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增加了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實力。
雖然安徽本科院校已重視特色庫的建設,但由于資金普遍較缺乏,建設時間較短,安徽省本科院校的特色庫建設存在著一些不足。
相對于購買比例,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庫的自建比例小,且自建數據庫專業性深入度不夠,“211工程”重點大學的情況更加突出。安徽大學自建庫9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建庫為8項,合肥工業大學自建7種。此3所綜合性大學購買了多種數據庫,然而自建庫數目相比較少,且學術深入度不佳。如安徽大學在漢語言文字學、電學方面缺乏自建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物理學、力學、生物科學均未有自建庫;合肥工業大學自建的徽州建筑文化特色庫和汽車工程特色庫僅作為科普平臺。重點大學在未來不僅需要購買更多專業庫,更需要自建權威數據庫,以推動重點專業良性發展。
其他一些非重點院校反而對其本科師生教研成果較重視,如滁州學院建立了校教職工專著、滁州學院美術系美術作品欣賞總庫、滁州學院美術系美術作品集、美術系趙振華老師個人作品集、美術系李賓老師個人作品集等特色庫,反映了本校的教研成果及特色;安徽科技學院和安徽財經大學建立了本校學士學位論文數據庫或系統,及時反映本科生培養質量。
安徽省本科院校圖書館跟其他圖書館一樣,自建數據庫的主要手段仍是從館藏紙質文獻中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文獻進行篩選和著錄,利用掃描儀將資料進行數字化后錄庫。大部分自建特色庫停留在掃描紙質文獻及拷貝電子文獻的水平上,以書目、題錄為主,全文、圖像及視頻等綜合性展示的數據庫很少,整個數據庫難以真正成為讀者的查詢工具。
跟其他省份本科院校圖書館狀況相似,安徽本科院校所建設的特色庫,尤其是自建的特色庫只對校內用戶開放,對校外用戶進行權限設置,這種保守的服務方式,違背了全國高校專題特色庫的建設方針,難以充分發揮特色庫價值。
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庫在未來的全面建設中,需要特色庫的專一化。其選題要立足于安徽地域、學科及學校特色,建立在獨特和實用基礎之上,通過市場調研、師生咨詢、專家問詢、科學論證、確定議題,集中而深入地建設,從而確立特色庫的權威性,在各種數據庫中脫穎而出,其成果不僅為本校教學科研服務,也能為安徽省甚至全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服務[6]。
針對安徽省本科院校特色庫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其未來的建設需遵循統一的標準。格式、字段、數據標引、分編、檢索點選取都需要采用通用的數據著錄格式等,在提供全文信息基礎上,增加生動的圖片、視頻媒介,采取專家評審、同行評估和用戶評定的綜合評估體系進行測評和完善,并對原有數據庫進行不斷補充、更新和優化[7]。
安徽各本科院校應設立特色庫專項基金并形成制度,每年注入的基金只能用于數據庫的建設、更新、系統軟硬件維護等。此外,市場化運作所獲得的面向社會服務所增加的收益應充入該專項基金。同時各院校需引進多元化人才,或通過在崗培訓和進修深造以提高技術業務水平,培養復合型人才隊伍。只有擁有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特色庫的建設才真正具有科學性,特色庫才不會因領導更替、理念差異等主客觀原因而難以持續發展。
在確保知識產權的前提下,除某些特定數據庫只供本校師生使用外,其他均可面向社會大眾,增加收入以實現持續化發展。只有這樣,特色庫才能打破學校封鎖,既服務于本校學科建設,又能為地方的文化建設、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安徽省本科院校已依據學科優勢和館藏淵源等進行了相關特色庫的購買并自建了具有地域、文化、經濟特點的特色庫,建設初具規模,且已融入了CALIS數據庫體系。其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及教訓為本科院校圖書館特色庫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1] 李敏,王憑,白凱.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難點與實踐[J].情報雜志,2007(11):134-138.
[2] 趙燕.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探討[J].情報探索,2008(7):60-61.
[3] 林暉,等.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道路”特色數據庫建設[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1(4):72-75.
[4]魏瑞斌.安徽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4):42-45.
[5] 祖芳宏,魏瑞斌,宛鳳英.安徽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J].情報科學,2010(8):1272-1277.
[6] 鄂麗君.高校圖書館學科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53-55.
[7]張麗靜.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現象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