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力
(大連外國語學院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44)
楊振力 男,1981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數字化、信息資源共享。
共享域是指多個圖書館(文獻服務機構)為開展某項共建共享活動,按照區域、學科而組成的合作聯盟,達到彼此協作、共享資源和服務的目標[1]。大連共享域于2011年底獲得CALIS全國中心的正式批準并建立,作為第一個城市共享域,它是CALIS共建共享機制諸多形式中的新嘗試。大連共享域由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作為承建方牽頭組織,大連地區的其他高校以簽約館的形式加入。是繼外語院校共享域、五星聯盟共享域之后的第三個共享域,是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的有益嘗試。它是由大連地區32個高校成員館,基于CALIS共享體系和相關業務規范、應用軟件等,按照自愿、平等、互惠、共享的原則建立的館際合作組織[2]。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自1998年正式啟動以來,已初步建成分布式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系統,目前正進入第三期的發展階段[3]。CALIS的三期建設是基于云計算、Web2.0、SOA、社會網絡 SNS/OpenSocial、知識網絡等核心技術,面向高校館開展數據、知識服務、軟件租用服務(SaaS)、接口服務(OpenAPI)、業務支撐服務以及技術支持服務和培訓服務。其建設目標是為成員館提供標準化、低成本、可擴展的數字圖書館統一服務和集成平臺,成員館通過彼此互聯,構成全國高校數字圖書館三級共建共享服務以及多館服務協作的聯合體系,共同為高校師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獻服務、咨詢服務、電子商務和個性化服務[4]。
通過十幾年的建設,CALIS成功構架了“全國中心—地區(省)中心—高校圖書館”三級文獻保障體系。CALIS管理中心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其下設文理、工程、農學、醫學4個全國文獻信息服務中心,華東北、華東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東北7個地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和一個東北地區國防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中心是CALIS服務體系的第一層,作為最終文獻信息保障基地,在CALIS三級保障體系中起主導作用。7個地區中心和31個省級文獻信息中心是CALIS服務體系的第二層,在CALIS三級保障體系中起樞紐作用,旨在加強服務的整體性和面向全國的輻射作用。CALIS成員館即各高校圖書館作為CALIS服務體系的第三層,開展基礎性的自我文獻保障服務,直接面對讀者,是CALIS三級保障體系的前端。聯機合作編目中心和技術中心是管理中心在“十五”期間增設的,是CALIS的主要服務中心。聯機合作編目中心致力于聯合目錄數據庫的建設和服務,技術中心負責高校數字圖書館關鍵技術和應用平臺的研發[5]。
CALIS共建共享對象的范圍自成立以來就在不斷擴展,“九五”期間CALIS主要面對“211”院校開展服務。“十五”期間,根據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的意見,CALIS將服務范圍擴展到所有高校。由于服務能力所限,CALIS目前還未將面向社會的服務列為重點。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1年我國有本科院校820所,其中“211”高校111所。到目前為止,CALIS成員館1300余家,這些成員館根據自身的需求,利用并受益于CALIS提供的各類服務。CALIS三期建設開始后,服務原則有所調整,以普遍服務和免費服務為主要原則。
考慮到CALIS的分布特性和聯盟性質,CALIS將“共建、共知、共享”作為服務宗旨和立足之本。服務策略上,CALIS推行“成員館之間共享,以貢獻換取服務;促進圖書館的發展,擴大共享規模和深度”。CALIS通過集團采購服務、聯機合作編目服務、西文現刊目次數據庫(CCC)服務、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等,團結全國的高校圖書館,為全國高校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和技術支撐,為文獻保障做出了巨大貢獻。
CALIS遼寧省中心于2011年12月由CALIS全國中心批準建立,省中心設在遼寧大學圖書館。在省中心成立之前,遼寧省各高校的文獻傳遞以及相關服務是通過CALIS吉林省中心所在的吉林大學圖書館或通過位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的CALIS全國中心予以實現。省中心的缺失給省內高校圖書館文獻利用帶來了不便,阻礙了遼寧省內高校CALIS相關業務的開展,大連共享域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建立的。
大連共享域的成立將有助于提高大連市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體保障率,提高大連各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服務能力與水平,縮小大連市各院校圖書館之間的差距。大連共享域服務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共享域平臺的技術支持核心是存儲系統與數據庫系統。該平臺既有中心集中式服務模式,也有各成員館分布式服務模式。由于數據資源量龐大、用戶類型多樣,因此對共享域應用軟件的查詢效率要求較高。這就需要云存儲予以解決。云存儲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海量存儲空間、高性能存儲能力、低成本存儲設備以及可擴展的存儲模式。從技術和業務模式層面來講,它帶來的最大變革,是將傳統的以存儲設備和技術為中心的存儲模式轉化為以存儲服務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同時也為現今信息量爆炸式增長的海量數據的存儲及處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6]。
2.2.1 圖書館業務支持
大連共享域將在圖書館主流業務中對成員館予以業務支持,具體內容如下:
①協調采購與資源建設

圖1 大連共享域服務體系結構
由于各圖書館資源采購和建設大部分仍采用各自為政的模式,因此資源重復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大連共享域今后的努力方向是進行資源協調采購與資源共建。
A.共享域協調采購,提供中心系統模式的協調采購平臺(面向共享域各成員);共享域成員與CALIS一起提供相關訂購數據信息。
B.共享式資源建設(如PQDT),提供購買經費補貼;提供相應聯合訂購平臺。
C.保障式資源建設,引進信息資源,以文獻傳遞的方式提供服務。
D.自建特色數據庫,免費提供特色數據庫共享版軟件租用服務并提供經費支持、系統支持、技術支持等一系列服務。
②公共檢索與資源導航
A.e讀(CALIS學術資源搜索引擎)集成高校所有資源,整合圖書館紙本館藏、電子館藏和相關網絡資源,使讀者在海量的圖書館資源中通過一站式檢索,查找所需文獻,并能獲取全文。
B.外文期刊網:外文期刊文章一站式獲取平臺。
C.中外文學位論文中心服務網站,可以提供學位論文的文獻傳遞服務。
D.專題特色庫中心網站,包括百余個高校自建特色資源庫,包含不少于300萬條特色資源的目錄數據。
③文獻傳遞與原文獲取
A.CALIS全文獲取門戶—e得。B.上海市圖書館館際借書服務。C.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
D.即用即付—Pay Per View。
E.代查代檢。
F.服務資源:圖書、期刊、學位論文、古籍等。
④互動問答與課題服務
各圖書館都有本館的咨詢工具,如MSN、QQ、表單等各種咨詢方式。CALIS的咨詢系統在便于使用的同時還有其突出的特點——便于共享域內的各成員進行聯合參考咨詢,并進行人力資源級別的共享。
2.2.2 圖書館環境支持
圖書館環境支持采用云服務模式,CALIS系統和服務部署在云端(CALIS管理中心、省中心或共享域中心),成員館通過網絡訪問的方式使用。成員館只要有連入網絡的計算機即可使用CALIS的系統和服務,而不再需要服務器和技術人員的支持。
2.3.1 大連市文獻信息服務共享域建設項目通過大連市高校信息服務平臺,為高校讀者提供CALIS成員館文獻信息的整合工具,彌補單一圖書館系統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不足,從而提高大連市高校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能力。
2.3.2 通過城市共享域基礎共享平臺,方便快捷地在本地區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參考咨詢等服務,提高大連市高校館整體服務水平。
2.3.3 通過CALIS系統應用和城市共享域的技術支持,推動大連市網絡化服務成果的開發和應用。
2.3.4 通過宣傳培訓,使CALIS成果在大連地區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提高本地區圖書館員專業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水平。2.3.5 通過城市共享域的建設,一方面為省級中心的建設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為CALIS成果的進一步應用打好基礎,以利于CALIS成果在本地區長期穩定地發揮作用。
文獻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一,它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一流大學圖書館必須具有一流的共享能力。現今CALIS已經初步形成了“集中資源、分工合作、均衡負載、用藏結合”的服務體系,建立了各館自主加盟、共建共享的機制,積累了經驗,鍛煉和培養了一大批數字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人才,實現了幾代圖書館人的夢想。CALIS共建共享機制雖然還有諸多的不足,但也正在不斷地趨于完善。大連共享域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多層次共享,包括資源、數據、軟件、設備、人力、知識等諸多因素的大共享,以實現消除讀者“文獻匱乏”感的最終目標。
[1] http://www.doc88.com/p-70721610025.htm l.2012.03.20.
[2] http://www.calis.edu.cn/.2012.03.20.
[3] 王文清.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系統建設回顧和展望[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8(12):22-31.
[4] 王文清,陳凌.CALIS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模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13-18:32.
[5] 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2012.3.20.
[6] 張興旺,等.構建于廉價計算機集群上的云存儲的研究與初步實現[J].情報雜志,2011(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