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2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對魚翅羹的胃口令莫桑比克海岸遭破壞 在莫桑比克海岸附近的椰子和芒果林中,33歲的納穆蘇阿正用鯊魚肉精心準備家庭食品,但籃子里4個有利可圖的干魚翅令他若有所思,“我想把它們賣給中國人。”他坦承,每公斤魚翅會帶來約104英鎊的收入,“我們將其帶到有中國買家的集鎮上,能賣個好價錢。”納穆蘇阿說迄今他已賣出20個魚翅,不僅提高了收入,還讓他有望早日建好仍未完工的水泥房。但生態保護者表示,莫沿海地區迅速增長的此類交易,正令當地珍稀物種陷入生存險境。 隨著亞洲對魚翅等美食的需求與日俱增,有關中國團伙為當地人提供改進型漁網、購買鯊魚鰭(魚翅)和蝠鲼“翅”并將它們運回亞洲的事,已成為公開秘密。納穆蘇阿19歲的侄子基蘭巴幾乎沒其他職業前景。他在棚屋前解釋說,“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也知道中國人正非法捕殺,但我們這么做是為生存并掙點錢……” 對這個貧窮國家至關重要的旅游業或將因此面臨威脅。去年成為莫首位女性潛水指導員的圭卡姆說:“來自全世界的游客在此享受與鯊魚共游的樂趣。中國人不尊重海洋生物并試圖毀滅我們的遺產,但政府似乎熟視無睹。”海洋巨型生物基金會負責人安德里亞·馬歇爾說,“長期看,保護此類海洋動物比令少數漁民和中國人一次性受益更具經濟意義。”該國的伊尼揚巴內省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蝠鲼,但她發現過去10年來已減少87%。 更大的漁網和更先進的設備令當地漁民效率更高。“有些漁網由中國人提供”, 馬歇爾還發現相關資金與中國有關,“這是很隱秘的行為,但我們已掌握中國人購買和運輸的足夠證據。那些散發著臭味的集裝箱,所有人都知道其擁有者,但沒人采取行動。”▲(作者大衛·史密斯,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