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暢近兩日,一則“孔子學院一年在美開銷16億”的消息在中國網絡上傳播,一時頗具影響。轉帖多數源自網友“正義聚焦”的一條微博消息,據其描述,美國審計署查出2008年孔子學院僅在美國一地開支就達人民幣16億元,且學院“免學費,贈送教材,組織外國學生來華免費觀光”。17日,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辦有關負責人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駁斥網帖涉及的“巨額開支”和“免費贈送”說。國家漢辦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247所孔子學院(課堂)及總部建設總支出為3.9億元,“在美國花16億是造謠污蔑”。 《環球時報》記者17日在美國審計署(GAO)網站上未能搜索到涉及孔子學院的審計數據。至本報17日晚截稿時,該機構對記者的問詢尚無回復。美國多所孔子學院則表示,美國審計署從未查過孔院開支,沒有發布過任何有關孔院的支出情況。 根據孔院總部17日提供的財務數據,2008年學院建設支出總計費用為人民幣3.9億元。其中包括,全球247所孔子學院(課堂)的啟動和運營經費,選拔培訓院長和教師費用,派出教師工資和志愿者補貼支出,中方承辦院校工作經費,教材、圖書購置和運輸費用,多媒體課件開發和網絡教學支出,優秀學生獎學金等。 “免學費、送教材”,網絡質疑直指孔院的文化推廣模式。國家漢辦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孔院向100多個國家的千余機構贈送各類教材資料130萬冊。17日,孔院總部的一名副總干事向《環球時報》記者坦承,學院到外國社區搞大篷車文化巡展,會配送漢語教材和介紹中國的圖書,孔院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UCLA等眾多合作高校都開辦小型中國圖書角,供學生和社區居民免費借閱,一個教學點啟動初期,會有課程“買一送一”等折扣推廣。此外,學院也會不定期邀請外國學生、校長、地方官員來華訪問,與中方學校“結對子”,“不出機票,只補貼在華住宿和交通費用”。這名副總干事認為,正是通過這些“促銷手段”,孔子學院9年間在全球搶占先機,培育市場,“孔子學院是讓中國文化在外國主流社會落地生根、內生發展的最有效平臺”。 5年以來,孔子學院向全球132個國家派出的教師和志愿者達1萬人,根據記者17日看到的財務數據,2008年,孔院每名外派教師的平均支出為15萬元,包括房租、國際旅費、工資和補貼。“現在工資略有上調,但對在歐元區及美國教學生活的外派漢語教師來說,日子捉襟見肘。孔院的開支只能支撐漢語教學推廣和文化交流活動的基本開銷。” 孔院總部負責人稱,目前除個別教學點,孔院整體不盈利。“我們做了不到10年,現在絞盡腦汁做的是讓更多國家和外國民眾接受我們,了解和接受今天真實的中國。目前孔院在全球每花1元錢,2/3是外國合作方補貼,但對發展中國家及重點項目,費用全掏我們也得做。”這名負責人說,實現自負盈虧是孔院總部的“中國夢”,彼時漢語和中國文化市場真正大熱,中國具有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時代才算到來。▲
環球時報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