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蕭 青就在歐洲多國為“掛牛頭賣馬肉”丑聞傷神之時,臺灣名小吃“三杯田鼠”也遭遇“李鬼”,有學者通過分析山產店販賣的田鼠DNA后發現并不是田鼠,而是常見于住家房屋附近水溝的溝鼠。這是否會引起食品安全等問題,引發島內各界關注。 據臺灣《聯合報》17日報道,“三杯田鼠”是嘉義鹿草鄉一帶“名產”,鄉民認為吃甘蔗的田鼠肉質甘甜,尤其尾巴是許多女性的最愛,因為富含膠質,產季時有些家庭天天吃。鹿草鄉更有兩家經營超過60年的“三杯田鼠”專賣店,連島外觀光客都慕名前來品嘗。臺灣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團隊研究后發現,田鼠在臺灣野外已非常稀少,為何嘉義還在賣田鼠肉?這“源源不絕”的田鼠肉從哪來?林良恭團隊向兩家山產店購得去毛去內臟、無頭顱與四肢的“田鼠肉”,分析DNA發現,十幾只田鼠都是溝鼠。林良恭稱,溝鼠常見于住家房舍附近水溝,養殖容易,可能因此被商人選為“替代品”;田鼠體型較大,肉質與溝鼠其實差不多,只是山產店掛著田鼠肉、實際卻賣溝鼠肉,有“誠信問題”。但他又說,食用野生動物有許多風險,可能使很多細菌、病毒進入人體,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野生動物,也因此,若山產店端上桌的是來自養殖場繁殖的溝鼠,從衛生角度來看,反而比食用野生田鼠安全。 對于學者的檢測,販售“三杯田鼠”的兩家山產店——“和樂食堂”和“嘉興山海產”都解釋說,因為現在農場離住家都很近,“可能是混到了”才會產生并非百分之百田鼠基因的品種?!昂蜆肥程谩狈Q,賣田鼠肉超過一甲子,幾十年來衛生沒出過狀況,都由固定的師傅到臺糖甘蔗園捕抓,“田鼠一整年都有”,每年甘蔗采收季12月到來年2月的田鼠特別肥美?!凹闻d山海產”也強調經營三代超過一甲子,連續3年獲嘉義縣衛生局檢驗頒發衛生優良證書,店內田鼠都是捕鼠人在田里抓的。▲
環球時報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