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祥, 武延安, 王馮愛, 曹占鳳
(1.甘肅省岷縣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導站,甘肅 岷縣 748400; 2.甘肅省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甘肅蘭州 730030)
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在我國已經有1700多年的藥用歷史,主產于甘肅省岷縣的當歸,俗稱“岷歸”。因其質量佳、產量第一而聞名于世,故有“中國當歸甲天下,岷縣當歸甲中華”之說。因其顯著的療效和獨特的保健作用,被明張景岳《本草正》稱其為“血中圣藥”[1]。新中國成立以來,當歸長期遠銷東南亞、港澳臺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歐洲人譽為“婦科人參”。
從我國歷史文獻記載看,當歸有1 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千百年來,廣大藥農種植和利用當歸過程中,總結出了種苗繁育、種子培育、采收、貯藏等一系列生產經驗。特別是近年來,甘肅多位專家針對當歸提前抽薹的機理及其預防措施,做了大量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3],為指導當歸規范化生產、提高產量、改善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生產實踐中,“火藥籽”、“火藥苗”仍然極大困擾著藥農。有經驗的藥農雖然能分辨“火藥籽”、“火藥苗”,但如果將“火藥籽”混入常規種子中出售,或者育成苗投放市場,就很難分辨了。我們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出“火藥籽”的分辨方法,以供生產參考。
當歸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需要3 a[1~2]。即第1年播種種子,培育出種苗;第2年栽植種苗,培育為成藥;成藥可以采挖上市,也可以留在田間生長,到第3年抽薹、開花、結籽。在正常栽培條件下,當歸第3年進入生殖生長期,7月中旬開花結實,8月下旬成熟進入采收期。當歸栽培中把生長第3年采收的種子稱為常規種子。但當歸苗在第2年移栽大田后,有一部分會在6月中下旬提前抽薹進入生殖生長階段,7月中、下旬開花結籽,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此時采收的種子即為早期抽薹種子,藥農習稱為“火藥籽”。用“火藥籽”育成的當歸苗,藥農習稱為“火藥苗”。
近年來,當歸種子市場價格一般為100~120元/kg左右。但在種子產區遭遇自然災害,或當歸藥材市場價格上漲等情況下,種子價格也會迅速上漲。例如,2008年就因為當歸價格上漲,使得當歸種子價格迅速上升,最高時達1 000~1 200元/kg。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藥農因受利益驅動,對早期抽薹植株不剪除而進行留種,將采收的“火藥籽”混入常規當歸種子銷售。一些不法商販也乘機以低價收購“火藥籽”再出售或者育成“火藥苗”,嚴重擾亂了當歸種子、種苗市場。一般來說,常規種子生產周期長、投入大、成本高,育成的當歸苗價格也會相對較高,但生產中則表現為早期抽薹率低,成藥比例高,有利于豐產。而用“火藥籽”育成的當歸“火藥苗”,普遍存在早期抽薹率高的問題,一旦提前抽薹,則根部迅速木質化,失去藥用價格,所以栽種“火藥苗”常常導致合格成藥產量大幅下降,嚴重的田塊甚至可能導致絕收,極大地損害了藥農利益。
3.1.1 當歸常規種子 當歸常規種子生產有專門的種子田,一般在海拔2 800m左右的高寒陰濕區,由于其生長環境海拔高、氣候涼爽、土壤疏松、腐殖質含量高,一般在生長期內很少或者基本不施用化學肥料,加之陰天多,光照柔和,自然降水較多,種子的正常采收期稍晚。當當歸的主穗種子果穗變為粉白色,即為種子成熟前期,側穗種子尚未成熟,即將進入乳熟期,果穗發紅時即可采收。藥農多由于受降水、農時、山高路遠等條件限制,不能分期分批采收,往往頂穗、側穗同時采收并扎成把,運回后多懸掛于通風、遮陰的屋檐下,任其自然晾干,10月下旬至次年育苗前脫粒備用。
3.1.2 當歸“火藥籽”“火藥籽”一般從當歸成藥生產大田的早期抽薹植株上采收,其生長環境海拔2 300~2 600m,與常規種子生產地相比,自然降水量較少,土壤疏松程度稍差,腐殖質含量偏低,日照較充足,熱量較高。大田當歸在移栽后,一般于6月下旬出現早期抽薹現象,如果不剪除任其自然生長,則在種子成熟后可正常采收。與常規種子相比,“火藥籽”從外觀顏色、種子形狀等方面足可以以假亂真。由于早期抽薹數量有限,農戶采收時,多將頂穗和側穗分別采收。在更低海拔條件下,早期抽薹植株果穗生長不良,表現為種子成熟不一致,種子顏色發白、果翅扭曲,大多數在生長過程中受高溫條件影響提前干枯,秕種子比例高,這類種子用肉眼容易分辨。
脫粒后常規種子和“火藥籽”,在種子外形上用肉眼不易分辨,但可以從其手感度、種子色澤及脫粒前的果穗旗葉大小等方面進行對比分辨。
3.2.1 手感不同 常規種子用手抓,或者用手在種子上輕輕撫摸,手感輕、松、柔軟、無刺手感。而“火藥籽”手感實、硬、有刺手感。
3.2.2 色澤不同 常規種子在采收時,種子淺紫色,色澤鮮艷,有光澤,但因山區降水量多,或者早晨露水大,采收時果穗帶潮氣扎把,在晾干過程中顏色慢慢變成了深紫色;因成熟度不統一,部分種子顆粒小,成熟度差。種子脫粒后,整體看上去是深紫色。而“火藥籽”則由于產地日照相對較充足,土壤營養條件好,成熟后又分批采收,所以種子顆粒飽滿,成熟度高,色澤也較常規種子淡。
3.2.3 果穗旗葉大小及干枯程度不同 當歸常規種子生產田大多山高路遠,在當歸第3年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再進行除草、追肥等田間管理。由于植株生長茂密,一般果穗莖稈稍細,旗葉生長瘦弱,葉長、葉寬相對較小,復葉生長更小,并提前干枯。葉片大小一般為5~7 cm長,部分只有葉鞘,大小為長3~7 cm,寬3~4 cm。葉鞘小者無葉柄及葉片。果穗成熟后,旗葉葉柄、葉片早已干枯,果穗收獲后干枯的旗葉萎縮,肉眼看起來不明顯。而“火藥籽”由于其生長在長期耕作的農田,土壤水肥條件良好,植株生長旺盛,種子成熟采收時果穗莖稈稍粗,旗葉光合作用仍在進行,個別葉片發黃,但生長正常,且葉片大,長度7~15 cm,葉幅寬4~8 cm。葉柄較長、較粗,長5~10 cm,粗0.3 cm左右。在果穗收獲后,旗葉在干燥過程中葉柄、葉片略有收縮,與常規種子果穗相比,果穗干燥后葉片、葉柄仍清晰可見,個別農戶將葉片從葉柄處剪斷,但留下的葉柄斷痕明顯,很容易分辨。
[1] 張廣學,李靜華.當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1-2;20-22;30-51.
[2] 武延安,陳 垣.當歸早期抽薹研究進展[J].甘肅農業科技,2007(3):20-23.
[3] 孟 玉,郭增祥.岷縣當歸育苗的調查與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