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杰,張文斌,李文德,楊 勇,朱秀紅
(1.甘肅省張掖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甘肅 張掖 734000;2.甘肅省張掖市種子稽查管理站,甘肅張掖 734000;3.河西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生物菌肥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導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應的一種制品,其在發揮土壤潛在肥力,改良土壤質量,刺激和調控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病、抗逆能力,改善農作物品質,降低環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蔬菜加工業的發展,張掖市辣椒種植面積逐年上升,但由于受耕地面積、種植習慣、設施等因素的影響,辣椒重茬連作現象日益嚴重,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辣椒病蟲害嚴重發生、品質降低。為了探明生物菌肥對土壤性狀及連作辣椒生長的促進作用,克服連作障礙,我們選用國內的4種生物菌肥進行了試驗,現將結果初報如下。
供試阿姆斯復合微生物菌劑,由北京世紀阿姆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生命綠洲復合生物菌肥,由蘭州綠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沃卜十三金,由北京世紀阿姆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抗土傳病高效生物菌劑,由江蘇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生產。指示辣椒品系為C-19。
試驗設在張掖綠洲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區,試驗地地勢平坦,四周沒有高大建筑物,土壤為灌漠土,土質砂壤,0~20 cm耕層土壤含有機質24.395 g/kg、堿解氮150.06 mg/kg、速效磷24.22 mg/kg、速效鉀250.42mg/kg,土壤含水量732.3 g/kg。
試驗共設5個處理。處理T1施入阿姆斯復合微生物菌劑1.03 g/穴,處理T2施入生命綠洲復合生物菌肥1.29g/穴,處理T3施入沃卜十三金1.29 g/穴,處理T4施入抗土傳病高效生物菌劑3.9 g/穴,處理T5不施生物菌肥(CK)。隨機區組設計,每處理為1小區(1壟),3次重復,小區面積24m2。3月15日在塑料大棚內育苗,5月25日每壟雙行雙苗定植,保苗33 525穴/hm2。定植前整地起壟,壟高15 cm、寬120 cm。結合整地基施優質農家肥90 0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60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磷酸二銨300 kg/hm2,定植時按試驗設計用量將生物菌肥施入栽植穴底部。門椒坐果后結合灌水追施N 90 kg/hm2、P2O548 kg/hm2,第1次采收后結合灌水追肥2次,每次追施N 70 kg/hm2。每次采收時分小區記錄辣椒產量,采收結束后統計各小區辣椒總產量。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
1.3.1 土壤微生物測定 于6月5日采用5點取樣法取0~20 cm土層土樣,用營養瓊脂培養基培養細菌、高氏1號培養基培養放線菌、胡紅培養基培養霉菌,采用稀釋平板計數法,定量分析土壤細菌、真菌、放線菌數量[2]。
1.3.2 辣椒品質測定 辣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3]。將辣椒晾干至含水量120 g/kg,選優質樣研磨后稱取辣椒粉0.500 g,用甲醇溶解(固液比1∶10 g/mL),在60℃下用超聲波清洗器處理30 min,冷卻,用甲醇定容至25mL,用0.45μg濾膜過濾;色譜柱為島津ODS柱(150mm×4.6mm,5 μm),UV測驗器波長280 nm,柱溫30℃。維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水楊酸比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質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比色法測定[4]。
用DPS7.05統計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檢驗不同處理的顯著性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施用不同生物菌肥均對土壤微生物的數量有一定的影響,其中處理T1對土壤細菌的促進作用最明顯,處理T3對土壤中真菌和放線菌均有明顯促進作用。

表1 不同處理土壤的微生物數量 cfu/mL
由表2可以看出,施生物菌肥各處理的辣椒素、維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均高于對照。辣椒素含量以處理T2最高,為0.729 mg/g,較對照提高0.058mg/g;其次是處理T3和處理T4,分別較對照提高0.054mg/g和0.042mg/g。經差異顯著性分析,處理T2與處理T3、處理T4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對照和處理T1的差異顯著,處理T3、處理T4、處理T1、對照間均無顯著差異。維生素C含量以處理T3最高,為36.252mg/100 g,較對照提高5.819mg/100 g;其次是處理T2和處理T4,分別較對照提高5.016 mg/100 g和3.376 mg/100 g。經差異顯著性分析,各處理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以處理T1最高,為26.415mg/g,較對照提高1.836mg/g;其次是處理T3和處理T4,分別較對照提高1.412mg/g和1.306 mg/g。經差異顯著性分析,處理T1與處理T3、處理T4、處理T2間差異不顯著,與對照差異顯著,其余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可溶性蛋白質含量以處理T3最高,為19.108 mg/g,較對照提高0.837 mg/g;其次是處理T2和處理T4,分別較對照提高0.428mg/g和0.380mg/g。經差異顯著性分析,處理T3與處理T2、處理T4、處理T1間差異不顯著,與對照差異顯著,其余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

表2 不同處理辣椒的品質
由表3可以看出,施用不同生物菌肥均對辣椒產量產生影響。其中以處理T2的辣椒折合產量最高,為73 500 kg/hm2,較對照增產11.0%;其次是處理T4,較對照增產7.8%;處理T1、處理T3分別較對照增產5.6%、3.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T2與處理T4、處理T1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T3和對照間差異顯著;處理T4與處理T1、處理T3及對照間差異均不顯著。

表3 不同處理辣椒的產量
在同等栽培條件下,增施阿姆斯復合微生物菌劑有利于土壤細菌數量的明顯增加,增施沃卜十三金有利于土壤中真菌和放線菌數量的明顯增加。生命綠洲復合生物菌肥對辣椒素的促進作用最明顯,較不施生物菌肥提高0.058mg/g;沃卜十三金對辣椒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質促進作用較明顯,分別較不施生物菌肥提高5.819 mg/100 g和0.837mg/g;阿姆斯復合微生物菌劑對可溶性糖促進作用明顯,較不施生物菌肥提高1.836mg/g。增施生命綠洲復合生物菌肥后,辣椒產量明顯提高,折合產量達73 500 kg/hm2,較不施生物菌肥增產11.0%。
[1] 盧秉林,李 娟,郭天文.甘肅微生物肥料研發應用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07(8):36-38.
[2] 孫 群,胡景江.植物生理學研究技術[M].楊 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 趙世杰,史國安,董新純,等.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宋金鳳,張松巖,唐丹舟,等.辣椒及其制品中紅色素測定——分光光度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1,22(3):57-60.